《什林》,设色纸本,138.5×175cm,1996年作。
第一幅 《什林》
估价:HKD 12,000,000-15,000,000钤印:吴冠中印、九十年代
《交臂》,设色纸本,124×247cm,1996年作。
第二幅 《交臂》
估价:HKD 12,000,000-18,000,000题识:吴冠中。1996。
【318赏析】《交臂》是一副略微有异于吴冠中其它作品,却又有着“吴氏山水”深刻烙印的画作。吴冠中在本幅中完全没有运用“吴氏山水”招牌式的繁密曲线,取而代之的则是布满全纸的直线、斜线、并行线。简练而粗重、颇具爆发力的黑色线条是鳞次栉比的高耸吊臂的最佳载体,在表现支架牵引的较细线条的衬托下更显露出一种浑厚肃穆、刚劲有力的美感。画面主要景物之后的空白处,较淡水墨画出的横线,组成了大片的江水。它们使画面疏密有致,加强了作品的层次、厚度和空间感。除此之外,纸张上出现的便是明快跳动的色点和吴氏标志性的以排笔刷出的块面。它们一起构筑成的《交臂》,在森严中蕴含着激情,在恣肆中潜藏着秩序,看似混乱的图像背后是冷静严谨的形式逻辑。
《荷塘》,纸本设色,123×247cm,1995年作。
《野藤明珠》,水墨纸本,124×247cm,1996年作。
《墙上秋色》,纸本设色,96.5×180cm,创作年代暂无。
钤印:吴冠中印、荼、八十年代
【318赏析】在这件《墙上秋色》中,吴冠中突破常态,将天空压缩到最小限度,显示山墙之体态与本质,更好的表现出江南民居特有的建筑美感。藤好像是在墙上随意的伸展、奔驰、跌跌撞撞,并没有受到什么限制,似乎也失去了指挥。墙的有形和藤蔓的无序在这里奏出了华丽的乐章,同时也引领着画家的情绪走入了更深邃的意境中。吴冠中曾经提到过,最初《墙上秋色》的立意就来自于他受到苏州留园中一面山墙的吸引,特别是山墙和藤蔓之间的纠结关系,给了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苏州留园有一块巨大的山墙,墙上布满了藤线,年代久远,藤本已粗如臂、腿,层层叠叠,交错穿插,延伸到高远处的藤线则细于柳丝,柔于纤草。粗线细线在墙上相交又相离,缠绵悱恻。早春,遍体吐新芽,万点青、黄布满了棕色的枝藤;深秋,残红错落地点缀上、下、左、右,都似拍节的音符,共奏点、线之曲”, 这些高墙藤线间的纠葛深深的吸引了吴冠中的注意。
《东方之窗》,纸本设色,96×178.5cm,1997年作。
款识:吴冠中 97 (左下)
【318赏析】《东方之窗》是中西方艺术融汇的结晶,吴冠中运用这些从生活中提炼概括出来的视觉造型符号,以纯化了的形体解构和色彩,表述颜色和线条的变化多端,从而体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大尺寸的画面,给观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并带入到另一层的美学境界。让观者不但透过窗棂看到外面的盎然景致和大千世界,更是敞开了心灵之窗,品味着人生美景。画面中的解构美、韵律,以及节奏,均是吴冠中所追求之“形式美”的最佳例证。
《新城》,纸本设色,95×180cm,1996年作。
《北京.雪》,纸本设色,73×46.5cm,1975年作。
款识:荼75(右下);吴冠中 一九九五 雪(画背)
【318赏析】雪在中国传统山水画,本来就是很独特的元素,它传达了季节时间转换的意识,也是中国美学中「写景融情」的最好载体,透过冬雪之皓白纯洁,隐喻个体澄澈清明之心境意态。《北京.雪》以雪为题,成为吴冠中融合西方风景与中国山水精神的一个独特示例,代表艺术家在很早的阶段已在风景外观下提炼色彩、几何形式美感的成就。作品创作于1975年,一直由艺术家家属收藏,至2010才首次释出艺术市场。
《桂林》,油彩木板,44×53cm,1991年作。
款识:九一 荼(右下)
【318赏析】从1950年开始,吴冠中便专注于风景画类的创作,历经70年代跑遍名山大川创作油画写生、80年代另辟蹊径探寻中国水墨的流转韵律,来到1990年代,他在风景画类的探索已经达到圆熟写意的全新高度,一方面从容出入于两种媒材之间,灵活调动西方油画的瑰丽色感与中国水墨的气势韵律来描绘中国风景,即他所自述「水陆兼程」之境界。又擅长在写实风景中呈现几何形式、线条美感,建构独特的空间感受。创作于1991年的《桂林》便很有代表性呈现这个阶段的创作成就。
《林与泉》,纸本设色,137×68cm,创作年代暂无。
欲了解更多当代艺术家拍卖信息,请扫描以下微信号或登录艺术品交易网站318艺术商城,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