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318|318艺术网|陈湘波艺术专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ART318ART
我的收藏(0)
  • 收藏夹中还没有艺术品,赶紧选购吧!
318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资讯 > 318艺术家展讯 > 318青年艺术展览推荐——上海多伦青年艺术家群展
318青年艺术展览推荐——上海多伦青年艺术家群展
2012-12-24  编辑:318  浏览次数:31757    加收藏

“日常观:一种生活实践”

第五届上海多伦青年艺术家群展




主 办 方: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2月22日(周六)下午3:00

展览时间:2012年12月22日至2013年1月13日

展览地点: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多伦路27号)

网  址: www.duolunmoma.org



318推荐理由:此次参展的艺术家除几位上海本地艺术家外,其他大部分也都是八大美院出生的青年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及延续了深厚的文化传统,又脱离体制的禁锢,展现出向上的生命力。

 参展艺术家:陈维、陈勇为、郭鸿蔚、胡筱潇、金石、康海涛、廖斐、李景湖、马秋莎、石至莹、苏畅、尚一心、申亮、陶大珉、吴笛、肖江、向庆华、于吉、殷漪




生活空间和物
  作为一种“小写”的日常,此处的日常观表现为物和生活空间作为一种元素思考的创作经验,艺术家从现实和生活实践中,找到“可写物”,通过描绘和编排,释放出“庸常”物的视觉可能性,从相对“温和” 的文化视角找寻物的往昔记忆和情感寄托。艺术家选取的创作对象与材料都是一些平庸寻常的东西,来自于生活里平凡的客体,艺术语言在作品细节中释放,作品与日常生活有种天然的亲密,与艺术家的私人情感有着时间和经验上的窝藏。

 

郭鸿蔚 《收集者-石  Painting is Collecting-- Stones》  57x76cm 纸上水彩 2011


郭鸿蔚:1982年出生的郭鸿蔚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郭鸿蔚的趣味是简单的,微弱的,有诗意的。他惯常以纸杯、卷筒纸、牙刷等工作室内常见杂物为创作主题; 最近的新作从充满触手可及日常之物的工作室里走向了一个更广阔的领域,延续出以矿物、鸟和植物标本为收集、归纳、描绘的绘画方式,郭鸿蔚在他插图式的水彩画中,不断充满了对其所处世界中平常的、微小的、司空见惯物件的好奇。


胡筱潇《长梦》装置


胡筱潇: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艺术设计分院工业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研究方向人类感性工学,获硕士学位。

胡筱潇擅长并习惯采用日常生活化的物品作为创作材料,用关乎过去与现在的日常物重新整合,以此揭示出平时接触的抽象信息外象下的思辨内涵。而她诸多方案式的装置作品,在作品观念内容的表达和制作材料的选取上,并不以女性经验为诉求,而似乎秉持着女孩的敏感体验,并结合以浓重的怀旧基调,来关照出个人成长和生存记忆的痕迹。


康海涛 小径 纸板丙烯 158x101cm 2011


康海涛:200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树、门、小径、房子——就像作品的标题一样,康海涛的作品用画笔描写了夜色笼罩下的单纯的生活场景,并像一位游吟诗人般,所有的作品都在诗意的调子下铺陈开,通过独具他个人化风格的语言塑造,赋予普通场景以别样的精神体悟。康海涛的夜色,将普通人司空见惯的经验转化为美学范式的视觉,营造了一种冷静又包有情愫的视像。


 马秋莎 《红/白/黄》 Red/White/Yellow 2011


马秋莎: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

马秋莎从不避讳自己创作中的日常性,生活的日常碎片于她而言有更多可挖掘之处。在多种媒介游刃有余的创作中,她常以细腻、女性化的个体经验,探究人与人之间微妙且复杂的关系,借由身体或是身体局部传达对成长经验的微妙体悟,成为马秋莎影像创作中反复出现的特质;而在其新作中,装置和影像作品一如既往地在探讨关系,只是这次的关系从身体经验转移到了日常生活经验与事物之间,日常材料和物的原生属性与惯常情境被架空,背后的象征和隐喻被注入其中。


尚一心 《调》100x100cm 2011


尚一心: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
 尚一心的工作重心从仅仅在画面上探索光影变幻,扩展到以光、物及影三者关系为主题的综合呈现,在系列装置及灯光作品中,“光”从多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观看”着“物”,并相伴着产生“物”的空间之“影”,影子和影子互相交织,叠加,又簇成新的形状。尚一心以距离、角度、重量、变形等的日常方式,使“物”在光与影的交织下定格在虚拟的某时某刻。


陶大珉 《单人沙发》 150x130cm 布面丙烯 2012


陶大珉:2002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

陶大珉在平时留意着各种无用的、废弃的物品和自然物,如包装、纸盒、杂物、树枝,果实等,以此作为画面本身和描绘对象,在写生、涂绘与再组织后,日常生活的“形状”在这些剩余物的画面上得以诗意般呈现出来。而散落着一些琐碎物品的局部场景绘画,放大了微观的现场,以“物证”来想见与此发生关系的人,形成一种情感化的视觉空间。


吴笛《逝》木板综合材料《Pass》 timber mixed material 90×60cm 2006


吴笛: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
吴笛或多或少受到马修巴尼的影响,她的装置和绘画呈现出一种波普与哥特的华丽混合,丝绸、图片或是手术刀、针管、包扎、切割等与日常事物的拼接组合,优美的女性化视觉和触目的图像之间的反差形成了一定的对比,使得吴笛作品中处处流露着一股“美丽而惊竦”的氛围,生活的隐喻得以释放。


向庆华:1997年至2001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向庆华的转变开始于一系列词与像关系的日常绘画练习,图像对应成不同的语词,以一种“图像字” 的表达,揭示了视觉与概念、观看与阅读之间的错置,而他对绘画性、作品本体、文字符号与图像之间关系的不断探究和实验,把绘画性本身作为语言分析的对象,使具体的绘画工作成为一种真正自觉的自我实践。


 申亮: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申亮以年轻一代共有的乡愁与记忆为作品基调。在早期的连环画系列中,老旧图像被激烈而厚涂的笔触所放大和覆盖,而近期黑白拓片式的绘画则以怀旧物品和黑白老照片为蓝本,在平涂式的图像上有意制造了一种塑性的立体感,并让这种颜料之物与图像中的物形成张力,似拓片般,把那个已经消逝了的过去记录下来,充满了物质性颜料的作品成了一种物体而不是一种图片,承载着厚重视觉质感的背后是艺术家的日常记忆和经验。


318编辑部:

作为一个有中国本土特色名称的青年美术双年展,两年一届的上海多伦青年美术大展已经走过了它的第九个年头。首届上海多伦青年美术大展举办于2004年9月份上海双年展期间,大展采取了邀请上海本地知名艺术家以假名方式参加青年展的模式;第二届的展览通过征集方案的模式邀请全国各地当代艺术家参加;而第三届的展览以“囧”字为展览的主题,采取征稿和网上报名的方式,选取了在校和刚毕业的新锐艺术家参展;2010年,“后传统——放大的切片”作为第四届青年艺术家群展的展览主题,采用话题探讨的方式,在艺术圈内引起了极佳的反响。2012年,多伦青年艺术展依然按照自己的步调,将艺术创作中的日常观,日常经验作为研究的课题,展开对青年艺术创作的梳理和书写。日常经验作为研究的课题,展开对青年艺术创作的梳理和书写。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


分享到:
推荐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