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开始撼动艺术品与银行的关系_艺术投资
走进318|318艺术网|陈湘波艺术专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ART318ART
我的收藏(0)
  • 收藏夹中还没有艺术品,赶紧选购吧!
318
当前位置: 首页 > 鉴赏与投资 > 艺术投资 > 互联网企业开始撼动艺术品与银行的关系
互联网企业开始撼动艺术品与银行的关系
2015-10-29  编辑:郑莹  浏览次数:9553    加收藏



318艺术家 江玫 油画作品 《似水流年》


      最近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涌入,加速了艺术品与金融的对接。艺术品已经成为人们保值增值的资产之一,银行的艺术品创新产品也不断涌现。当艺术品遇到银行将会发生什么情况,两者将如何联姻?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特邀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认为,两者联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一方面,艺术品市场主体热情像火焰一样高涨,而另一方面,银行机构由于无法把控艺术品的风险,对艺术品与银行的融合像海水一样冷静。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基本上采用传统的风险控制理念看待艺术金融的难题,这使艺术品与银行的对接进展并不顺利。目前,互联网企业开始撼动艺术品与银行的关系版图。


      贷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业务。相较与欧美国家银行的艺术品质押贷款,国内有不少银行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例如,一些商业银行顺应当地艺术品产业发展的需要,建立了专门的艺术品质押贷款队伍和配套服务设施,将一级市场的画廊和画店作为主要贷款对象,银行艺术品质押贷款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这个成绩的取得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有当地的艺术品产业做支撑,而其他地方则难以大面积地仿效和推广。如果只有点没有面,作为小微信贷产品的艺术品质押贷款形成不了规模效应,则很难盈利。

      还有一些艺术品机构与银行合作,以机构信用或者专家个人信用为艺术品鉴定或估值背书,作为风险控制的手段,以期推动艺术品质押贷款。商业银行贷款要求抵质押物的目的是,一旦贷款人第一还款来源出现预料不到的困难时,银行可以通过第二还款来源押抵质物的变现来避免银行的损失。所以银行对抵质押物的基本要求就是流动性好。而艺术品作为资产的流动性不佳恰恰是它天然的缺陷,再加上国内信用环境不好,前些年出现的“金缕玉衣”骗贷案使很多银行心有余悸。


318艺术家 曹文钧 国画作品  猿月福禄图


      我很认可一位城商行领导对目前中国艺术品与银行联姻的看法,即“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一方面,艺术品市场主体热情像火焰一样高涨,而另一方面,银行机构由于无法把控艺术品的风险,对艺术品与银行的融合像海水一样冷静。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基本上采用传统的风险控制理念看待艺术金融的难题,这使艺术品与银行的对接进展并不顺利。

      值得商业银行关注的是,从2014年开始,嗅觉灵敏、反应快速的腾讯、京东、百度和阿里等互联网企业依托着庞大的用户优势,弯道超车,开始抢占原来属于银行的消费贷款市场。京东的“白条”、天猫的“分期付款”、蚂蚁金服的“花呗”和百度的“百发有戏”纷纷登场,腾讯也明确表示其设立的银行将以消费金融为特色。艺术品电商平台根据以往客户交易和支付习惯等因素数据评分,结合风险控制模型,给予客户几千至几万元不等的个人消费信用贷款额度。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购买艺术品时,可以选择分期或赊购等方式,使金融与艺术品消费巧妙对接,刺激销售额大幅攀升。互联网企业开始撼动艺术品与银行的关系版图。


      318艺术商城作为国内首批学院原创艺术国际在线交易平台,为广大的艺术爱好者与收藏者甄选了大批优秀的当代学院派原创作品,并在此基础上与一些在国内享有盛名的艺术家合作,将优秀的艺术作品展现到大众的面前。在这里,艺术爱好者们可以以最实惠公道的价格,获得最有保障的服务。我们谨以“原创、保值、服务”为核心,以此推动学院原创艺术的持续发展,引领学院原创艺术走进当下的年轻家庭。我们怀着对艺术赤忱的向往与追求,竭力为有创造精神的青年艺术家提供成长的土壤,为艺术爱好者和艺术收藏者提供一个展台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

分享到:
推荐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