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培拉,原义为色胶。色胶应用于中世纪欧洲壁画中,是绘制壁画的主要材料之一。它的主要成分是胶、白垩或高岭土、色粉。在古意大利语中,丹培拉涵义为“调和”、“搅拌”。如今“丹培拉”泛指由水溶性、胶性颜料及结合剂制成的绘画,或者指使用鸡蛋等乳性胶结合剂制成的绘画。中文有“蛋配拉”、“坦培拉”等多种译音。有人根据使用媒介的成分而译作“蛋清胶粉画”、“蛋清画”、“蛋白画”等等。丹培拉绘画除了使用蛋液之外,还可以使用其他材料做媒介,如干酪素。因此,丹培拉不单单是一个画种、一种媒剂,更是一个概念。
追溯欧洲绘画技法发展的历史,在丹培拉绘画出现之前,欧洲绘画曾经历胶彩画、蜡彩画、镶嵌画、湿壁画、干壁画。在古希腊时期,画家将蛋黄加入到颜料中进行作画,这种方法称为克里特画法。14世纪,画家契马布埃将此技法携入意大利,经乔托加以完善,并形成丹培拉绘画技法。马克斯·多奈尔在《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中对丹培拉做了详细阐述,“丹培拉的性质在于它是一种乳液,乳液是一种多水而不透明的乳状混合物,含水和油两种成分”。蛋黄、牛奶等都是很好的天然乳液。它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干燥,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坚固而不溶于水。丹培拉作为乳液,它不仅作为绘画的调色液,而且作为调制颜料时不可缺少的研磨剂。由于上述这些特殊性能,丹培拉绘画技法在当今西方画坛仍有一席之地。现代西方油画画家在研究古典绘画作品时重新发现了它的艺术内涵,进一步拓展了丹培拉绘画的表现空间。例如,20世纪美国画家怀斯、英国画家威廉姆斯、俄国画家谢洛夫以及意大利画家阿尼戈尼等都是丹培拉绘画的杰出代表。
丹培拉绘画作为欧洲传统架上绘画技法之一,具有鲜明特点。
1.选材考究,技法严谨
从绘画材料属性来看,人们通常以画家使用的颜料属性来鉴别各类画种,以颜料中所含的结合剂(媒介剂)来为颜料命名。例如,色粉和油脂(或树脂)结合便是油画颜料或树脂油画颜料,色粉和阿拉伯胶结合便是水彩颜料,色粉和植物胶(或骨胶)结合便是蜡笔或彩色铅笔,色粉和鸡蛋等乳剂结合便是丹培拉颜料。
丹培拉作为乳液分为天然乳液和人造乳液两种。天然乳液分为蛋黄丹培拉和酪素丹培拉。欧洲古代画家为获得耐久的画面和稳定色彩,他们对材料的选择和制作需经过反复实验。古代画家使用乳液作为丹培拉绘画的材料,是因为蛋黄所含卵磷脂能够形成乳液。乳液干燥后,十分坚硬,不溶于水,比油画颜料更稳定。此外,受蛋黄中黄色素的影响,白色颜料与之混合后变黄,几周后黄色就会渐渐褪去,形成透明的坚固色层。丹培拉颜料具有很强的附着力,甚至能黏附在油画颜料上。因此,画家把它作为油画的底子层。除了使用鸡蛋制作丹培拉绘画的材料之外,酪素也是很好的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白色凝乳。它与熟石灰混合后生成液态乳,用水稀释后成为酪素丹培拉。因为石灰酪素带有碱性,所以它只能与壁画颜料结合使用。人造乳液大部分取自动植物,它不能凝固,溶解于水。例如,阿拉伯胶、明胶、鱼胶、淀粉胶等。
从整个绘画过程而言,丹培拉绘画技法是一套十分严格而周密的制作程序。正如马克斯·多奈尔教授而言,“丹培拉画的技法程序是一种规定。其产生既非出于兴趣也非偶然,而是严格地、合乎逻辑地形成绘画的制作准则,利用材料的一切技术可能性,并小心避免一切技术的错误。”318小编在下篇文章中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丹培拉绘画技法的制作程序与方法(步骤)。
2.颜料易干,色彩稳定
丹培拉技法属于水彩画技法。颜料含水多时,薄如水彩,透明流畅。颜料含水少时,饱满沉稳。因此,丹培拉技法适于精细描绘。丹培拉绘画有绸缎般的悦目光泽,自然、柔和是其特色。由于颜料能在较短时间内干燥,画家们在绘制过程中无需等待。
3.性能稳定,易于保存
318小编分析丹培拉绘画的优缺点:丹培拉绘画色彩未定、牢固,保存时间比其他画种更长。除此之外,丹培拉技法可以连续作画,绘画过程可以缩短。颜色的亮度和美感会增加,画面显得明亮,颜色不易泛黄、变黑。然而任何一种绘画技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和不足之处,丹培拉颜色之间难以融合晕接,色彩不够柔和光艳,小笔多次排线过于费力,以及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容易发霉和抗碰撞能力差。在上光时,颜色变化难以预料,特别是透明色,上光后容易产生玻璃般的反光效果。对于欧洲绘画技法体系来说,起根本作用的因素还是存在于早期的丹培拉媒介中,包括油画的“发明”以及油画对绘画样式的各种完善过程,都依赖于其中的丹培拉特质。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