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初(1903年-1995年)福建平和县人,著名油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周碧初先生是中国油画的先驱者之一。1925年赴法留学,考取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与徐悲鸿、林风眠、颜文樑等同窗,1930年归国,先后任教于厦门美专、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杭州国立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为重要画家组织“决澜社”、“默社”的代表,有“孤岛时期的灵魂”的美誉。1949年间赴台湾、香港、新加坡旅行写生并举办画展。1950年由香港赴印度尼西亚, 在那里创作了大量风景和静物画,那时可说进入了他的艺术鼎盛期。1959年离开印度尼西亚回国,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1965年在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后改称上海油画雕塑院)从事绘画创作。曾任上海美协理事、上海文联委员、上海侨联荣誉委员、上海交大艺术顾问等。1995年病逝于上海。著作:《西画概论》等。出版画册:《周碧初画集》。1992年在福建平和建有“周碧初艺术馆”,捐赠珍藏的近、现代名家字画一百二十幅及部分油画作品。周碧初作品曾被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加诺和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及私人收藏。
周碧初与徐悲鸿、林风眠、颜文樑、关良、吴作人一样,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油画的先驱者之一。他20年代留学法国,受印象派影响,同时他也十分喜爱民族艺术,注重对景写生,曾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他善于捕捉自然光景中瞬息万变的感觉,作品中既有西画情趣又有东方韵味,是中国早期油画家探索西方艺术同中国精神相结合的范例。周碧初的油画,结体质朴,风格明朗,色彩协调而丰富,气氛淳和而蕴藉,画中洋溢诗情,创有自己的面貌,给人清逸而不甜俗,明快而不艳丽,含蓄而不浮飘的感觉。他一生为艺术而活,走自己的路,探索并发现生活与造化中的美与艺术真趣,熔铸于作品之中。风景和静物是他画的主题。周碧初是中国油画家中最长于点彩画法的画家,被称为中国的“修拉”。他大部分的油画风景画都采用这一技法。他把法国印象画派的松散结构、流光溢彩与中国画的神形神韵、归纳综合练达有机地融会,构成共同的风格,被画坛赞誉为"东方味的西洋画"。
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去往欧洲及日本前辈艺术家中拥有独立艺术语言的大抵有着林风眠、吴大羽、庞薰琹、周碧初等这几位。在当时趋于守旧的写实语境中,他们是前卫的一支。在吸纳了当时西方最前卫的缔造功效,然后融进本身的本土履历,由此引发着中国美术解脱陈腐范式而进击前锋的艺术范畴。几十年下来,他们的各种尽力和姿态终极没法代替壮大的写实系统,在一片写实生态中成了另类。但由古至今上海美术界的画家们,在谈到周碧初这位先辈时,无不钦佩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珍贵的个人坚持。
周碧初先生晚年集中西艺术之大成,其一,他始终如一地面向自然。但他不照搬,不生造,而是用心观察,面面观察,由“实对”而“悟对”。其二,借古以开今。周碧初取东西两家之长,避两家之短,融会贯通于一身,为油画中国化而用。其三,贴近大众,坚持具象。周碧初一直认为,画是给大家看的。因此,他即便到了晚年,从作品整体面貌而言,也未涉足抽象。他晚年有的油画,确有较多抽象元素,但从未失却“似”的一面。
与20世纪的众多西画家不同,除油画外,周碧初心无旁贷,很少涉足中国画创作的领域,这构成了画家独特的艺术面相。周碧初在油画创作致力于民族化推进中孜孜不倦,顽强执着。他从法国印象派出发,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色彩层次和结构关系,同时又汲取塞尚式的色块和修拉式的色点,创作了灵动而自由的笔情色趣。愈至晚年,画家的创作志趣愈是显示出一种更精深的追求,一种意象化的风格落实,即不断融合东方式的思维和心理,结合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精深,遂而促成一种中国式的视觉景观。周碧初前锋、地道的小我表述,终究获得和契合了开放的中国对本性寻求的认同,因而周碧初卓然自立的另类对峙使他的作品更具有今世的魅力。
周碧初2012年拍卖最高成交价前10幅作品
《无锡西山矿区》,布面油画,87×129cm,1975年作。
第一幅 《无锡西山矿区》
估 价:RMB 1,200,000-1,800,000签 名:周碧初
【318欣赏】此幅《无锡西山矿区》创作于1975年,为画家晚期作品。画家晚期借鉴中国国画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并充分发挥油画色彩明亮的特色,注重笔触长短有致和疏密散落,产生独特的韵律感和装饰性。此画透视、构图、用色上都体现出成熟稳重的风格,画中群山环绕,树木蓊郁,居所玲珑,湖水平静,一派和谐宁静。
因年轻时画家曾留学巴黎,所以深受印象派影响,并且充分发掘塞尚重视几何形体结构的精神。此画色彩丰富斑驳有印象派特色,通过运用色彩的对比和冷暖组合取得了整体的和谐,透明的湖水平静灵动,使得画面分外明丽清新,传递着含蓄和悦的诗情。在主体矿山的造型上,画家采用了多变的笔触,注重结构和质地的表现。此油画风景画为周碧初重要发表物《周碧初作品及文献集》(1998年)封面作品,从侧面反映出了此画极高的艺术价值。
《井冈山——黄洋界》,布面油画,82×131cm,1966年作。
第二幅 《井冈山——黄洋界》
估 价:RMB 1,000,000-1,500,000来 源:直接征集自艺术家家属。
《遥望北海公园》,布面油画,70×90cm,创作年代暂无。
第三幅 《遥望北海公园》
估 价:RMB 800,000-1,200,000签 名:P.C.CHW
《柠檬》,布面油画,38×55cm,1960年作。
第四幅 《柠檬》
估 价:RMB 650,000-850,000来 源:艺术家家属
【318欣赏】周碧初钟爱的题材是油画风景和油画静物,这也是上海西画家的强项,与其他地区的作品相比,上海画家的风景和静物总是流露出新颖且轻松的格调。周碧初的风景,淡红与粉绿交错,蓝与黄并置,显得分外明丽清新;而他画的静物更是小中见情趣,色彩从大景的恣意挥洒,转为在静物小景中的丰富跳跃。
《柠檬》一作是周碧初先生油画静物作品中色彩之典范,画面中七只色彩鲜丽的柠檬与青花瓷盘在深色背景的衬托下将明媚与质朴同时推呈至观者眼前,黄的柠檬反衬着钴蓝的底色,其间又以跳跃的朱色和淡紫的细笔触加以反拨,透明兼具厚重感。周碧初绘静物,瓜果花卉俱擅胜场。寓动于静,逼真中求神韵,有丰腴的鲜美感,笔笔敷彩,均经反复斟酌;花朵画得仿佛在颤动,婉约动人。周碧初对静物的背景布色,在某一基本色调上揉和多彩,和谐悦目,起了极好的衬托作用,具见匠心。
《太湖疗养院》,布面油画,72×92cm,1961年作。
第五幅 《太湖疗养院》
估 价:RMB 820,000-920,000来 源:直接征集自艺术家家属。
【318欣赏】《太湖疗养院》是周碧初1961年于江苏无锡太湖边写生所作,为其60年代时期的典型风格。画面以高视角俯瞰太湖的湖光山色,而全景式构图则将风景完整展开,呈现出更为辽阔、幽远的画面感。这种类似于中国国画山水画中散点透视的视觉效果,为浑然天成的自然景物平添了几分意境。由于阔别祖国十年,才将归国的周碧初深切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多姿与祖国新貌的多彩,他这一时期的作品饱含对故土的赞美与歌颂之情。在《太湖疗养院》中,作者运用明快的色彩组合,如粉绿的树与鲜黄的庄稼、钴蓝的湖水与朱橙的屋顶、淡紫色的天空与灰白色的云彩,营造出清逸、温婉的氛围,色彩既丰富而又不失协调,富于变化而又统一于整体,俨然代表了周碧初油画色彩的极高水准。在技法上,作品延续着作者早期的印象派风格,抓住景物某一瞬间的生动特征,以强烈的光感突出画面的柔美,再加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太湖的恬静、清新。湖面上作者精心安排的点点帆影,既填补了构图上的空洞,又为整个画面如诗般的意境增辉添色。无论是在构图、色彩、技法、表现等方面,《太湖疗养院》均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可视为周碧初风格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作。
《武夷山色》,布面油画,93×65cm,1982年作。
第六幅 《武夷山色》
估 价:RMB 600,000-800,000拍卖会:2012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318小编认为,周碧初有独特的绘画语言,他很注意色彩层次和结构,注意用色彩组合成他理念中的空间,对色彩对比和中间色之间的微妙差异十分敏感。他还大胆从传统壁画和民间年画中吸收营养,大胆采用强烈的色彩。但又善于把握整体画面的和谐与统一。他晚年不顾年岁日高,登武夷创作出《武夷山色》。作品继续沿着更为放松、自由的方向发展,追求一种意象表现,作品更具写意性,格调更纯正,境界更开阔。在具体技法上,他运用明亮的色彩,用小笔点彩敷于画面,色调绚丽灿烂,丰富而有韵味。周碧初在油画色彩语言上的探索,以及其画面中透射出的中西合璧的视觉人文气质,无疑让他成为20世纪中国油画不可多得的先驱者。早年留学法国的经历,使得周碧初深染印象派艺术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一直注重色彩的层次和结构,强调色彩的组合和空间关系,注意色彩的对比和中间色之间的微差别;同时,他也是中国油画家中最擅于点彩画法的画家,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修拉”。但周碧初没有将绘画的探索仅停留在印象派的技法表现之上。他晚年大胆变法,追寻中西合璧的艺术表现,吸收中国壁画、民间年画色彩强烈的特点,作画豪放,信手挥洒,多借物抒情,讲究意境,使作品富有中国韵味。其独特的“东方气息油画”,令人耳目一新,成为中国油画百年发展中一个无法忽略的艺术样板。
周碧初是一位善于捕捉色彩感的画家,大自然是他创作灵感的源泉。《武夷山色》就是画家晚年创作的代表作品。作品展现了武夷山迤逦和煦的自然风光。画面上,画家直接运用色彩的对比和组合取得了整体的和谐,同时又通过大小有致、疏密散落的色点,让整个作品极具韵律感和装饰性,传达著含蓄、和悦的诗情画意。周碧初晚年创作了一系列有关山的油画风景作品这是艺术家在长期的生活积累和艺术经验的心血之作,这一阶段的创作体验反映了他对人生、对艺术的本质有更深刻的体悟,也融合了他对中国传统和民间文化更深的思考。此幅即是其中一副,画面上成千上万个并列的色点营造了独具匠心的视觉效果,色点虽多,却粗细相间、长短不一,点得简易宽松,呈现出艺术家向著更为放松、自由的艺术方向发展,追求一种意象的表现。此件作品极具写意性,格调纯正,境界开阔。
《荒芜的古迹》,布面油画,73×100cm,1953年作。
第七幅 《荒芜的古迹》
估 价:RMB 800,000-900,000来 源: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1950年底,周碧初从香港到印度尼西亚。那时他还有孩子在上海,他在印度尼西亚教学,画画,卖画所得大都托人带回上海。在千岛之国的十年里,他几乎遍历印度尼西亚各地,先后在雅加达、万隆、泗水、巨港等地举办画展。在雅加达就办过两次展览。这使他成为当时在印度尼西亚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喜好绘画的苏加诺总统曾接见这位当时首屈一指的华侨画家,并收藏了他的油画。
【318欣赏】《荒芜的古迹》是周碧初在印度尼西亚所创作的尺幅最大的一张油画。画面表现的是印度尼西亚典型的古建筑。整幅画气势庞大,极为震撼,正因为是残垣断壁,这种震撼就更摄人心魄。荒芜堆砌的瓦砾中隐约看出古迹当初的恢宏,而周碧初将它残破后依稀可见的磅礴与大气描绘的及其到位,背景的浮云与远山使建筑的伟岸更加突出。画家用丰富的语言描绘了建筑本身,几乎每一部分的砖块都经过精心细致的刻画。与画家大多数作品中用的点彩画法不同,此幅作品主体部分的用笔不是“点”,而是“摆”,这种方法很好的呈现了建筑的质感。周碧初在印度尼西亚的绘画中,此幅不仅是尺幅最大,也是画面极精湛,表现极完美的精彩作品。
《黄山人字瀑》,布面油画,91×64cm,1982年作。
第八幅 《黄山人字瀑》
估 价:RMB 600,000-700,000专 场:油画雕塑专场
拍卖时间 2012-06-03
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来 源:艺术家家属
“衰年变法”自成东方韵味自八十年代起,周碧初先生游历名山大川,其绘画风格也从以往的重形似,清晰实足,多从实处取气转为在 “似与不似之间”,知白守黑,多从虚处取气。先生开始“衰年变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绘画时期。先生变法之作《黄山人字瀑》创作于1982年,统合中国画气韵之法与西方空间构成之所长,其中含蕴的磅礴气势捍人。1981年时周碧初赴黄山写生,巧遇陆俨少,先生髦耋之年勇于攀登的精神使陆深为感动,当即相赞:“苍松千岁立黄山,物外老人自往返。八十犹能登绝顶,手挥彩笔白云端。”《黄山人字瀑》画中所见的西方传统绘画空间被弱化了。但近、中、远景,因与焦点透视契合,仍可感觉到各得其所,浑然一体。统合了中国与西方空间构成之所长而别有洞天的,即视觉上既有西方传统绘画空间的实在感而令观者可信;又有中国传统绘画空间的理想境界而令观者神往。作品所含蕴的黄山之绮丽,人字瀑之磅礴,将中国意蕴在画面中铺陈至来,是周碧初此前作品中所不多见的。周碧初油画的用色用笔与众不同,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始终不改,并在晚年得到了丰富与拓展。《黄山人字瀑》没有固定灭点,也没有固定光源。为西方传统绘画奉为造型主角的五大调中的阴影,亦在形象中被虚化乃至消解了。画面剩下的就是色彩三属性组合的色彩结构及色彩自身的力量,而这正得益于他在保持“油画是强有力的色彩艺术”的基础上,对不受光源束缚的中国传统绘画赋色元素之吸纳。参照周碧初于印尼开创的色点为主的油画,因笔致多样而与修拉的“点彩派”迥然不同;其晚年,由于更多地揉合了中国的骨法用笔,笔触由“绘”而“写”,紧实转而松灵,将大小长短、粗细廓狭、浓淡枯湿、阴阳虚实的色点,与多变的色线、色面,或并置,或错杂,自由综合地运用,则别开生面,形成了周碧初晚年别具中国元素的油画笔法,这对于他晚年着意于写意是再合适不过了。
《紫砂茗壶》,布面油画,46×55cm,1987年作。
第九幅 《紫砂茗壶》
估 价:RMB 600,000-700,000来 源: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周碧初有多年饮茶的习惯,对茶壶钟爱有加,各种形态和色泽的紫砂收集了很多,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物。画面中的茗壶姿态各异,种类不一。有上窄下宽的石瓢壶,有玲珑可爱的朱泥小壶,还有形态圆扁的扁柿壶,而画面后方最稳重扎实的是直筒壶。这些周碧初的宝贝被错落的放置,他们的颜色,质感与形态正如高高矮矮,胖胖瘦瘦的人聚在一起一样,各有各的性格、态度,非常生动有趣。背景几乎没有进行任何空间的表现,极富装饰性。大胆的蓝绿点彩又对茶壶做出很好的衬托,此画可谓周碧初油画静物作品中极具特色的精品。
《俯瞰珠江》,布面油画,65×50cm,1961年作。
第十幅 《俯瞰珠江》,布面油画,65×50cm,1961年作。
估 价:RMB 250,000-350,000拍卖会:2012春季艺术品拍卖
欲了解更多当代艺术家拍卖信息,请扫描以下微信号或登录318艺术商城搜索市场观测,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