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318|318艺术网|陈湘波艺术专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ART318ART
我的收藏(0)
  • 收藏夹中还没有艺术品,赶紧选购吧!
318
当前位置: 首页 > 鉴赏与投资 > 艺术鉴赏 > 从东西方艺术差异看林风眠的现代性(下)
从东西方艺术差异看林风眠的现代性(下)
2012-12-14  编辑:王桂芳  浏览次数:17403    加收藏

表现形式的现代性


林风眠在《中国画新论》中,以东西艺术比较的视角观察中国画传统,认为在唐朝晚期以后,绘画方面条条框框的限制逐渐增多,除少数具有创造性的画家之外,大都开始拘泥于方法。他在论文中说:“自元明清三代,六年来绘画创造了什么?比起前代来实在是一无所有;只不过是抄袭前人传统与摹仿前人的观念而已。”迫于当时中国画的困境,林风眠博采众长,他借鉴西方现代绘画中的造型观、构成观、艺术观,像塞尚、马蒂斯、莫迪里阿尼、毕加索等人,他都毫无痕迹地、创造性地移入中国艺术中,表现的却是中国的文化底蕴。

 

1、构图

林风眠善于运用球面,弧形线,椎形体和纵横直线相互支撑,来突出主题并取得整体平衡。这原也是塞尚和立体主义大师们惯用的布局,而林风眠却用他们来取得新意,丰富传统的空间结构,增强了画面的深厚感和充实感。

大约从三十年代后期,林风眠开始了在方形纸上构图的时期。选择这种方形构图、作画,抛弃传统的卷轴式构图,使其绘画作品与传统拉开了距离,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现代感。这种方形构图具有强调空间因素、淡化时间因素的效应,它与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相协调,利于特写式近景刻画,而不利于展开式全景式描绘;便于平面式形式构成,而不便进行多层次的虚实重叠,从而使画面比传统中国画更单纯,具有更直观的视觉冲击力。

 

2、色彩

林风眠将水墨与水粉、水彩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颜色鲜艳的新国画。其使用的色彩主要是西画重光感效果的色彩手法,这样就一方面扩展了水墨对物体造型的表现力,另一方面也使水墨摆脱了对程式手法的依赖。色彩与水墨相结合,墨色在画面上就不再处于主宰地位,而是将传统的“墨分五色”简化为单一的重色调作用,同时也不再刻意留白,整个画面被色彩充满,使得画面既有西画的视觉冲击力,又有中国画悠远绵长的意境。

林风眠的色彩受到印象派启示,以色彩表现自然的新鲜与活力,质感与量感,以视觉性代替概念化,以主观的感觉打破固定的色彩公式。

 

3、线条
    林风眠的线描无论粗细,一律用中锋,用笔并不多见提按顿挫,也不追求“笔底金刚杆”的苍浑,而是潇洒、随意。在他看来中国瓷器上的线条更适合现代的品格,因而着力于瓷器线条的提炼和升华,并将其融入文人画之中。

在西方古典画派中,线条是形体被强调的边缘,它们依附于自然形态,不具备感情因素。中国传统艺术本来就以线为主,这种承载有特殊情结的线条在历代文人画家中将其表现意象神采的特长发展得日渐完备。中国陶瓷工艺的用线出于工人之手,少了文人气质,而多了有清新耿直之气。林风眠的理想是要结合东西艺术之所长,因而需要一种既能表现自然又能自由传达情绪的独特技法。线的运用在林风眠的艺术作品中成为一个既有力量又有特色的特征。



 图3    林风眠,《静物·瓶花》,1961年,68cmx66cm,中国美术馆藏。



图4    林风眠,《风景》,41.5cmx50cm,香港梅洁楼藏。



图5    林风眠,《仕女》,50年代,64.5cmx67cm,上海中国画院藏。

 

综合来看,林风眠的静物(图3)和风景(图4),多采取浓重色彩,泼辣笔触,但粗中有细,平稳开阔,这类作品感觉西多于中。人物画(图5)则浓淡兼施,方圆曲直都有,造型夸张而不失自然,色线简略典雅,有些既有马蒂斯作风也有中国仕女之娴静姿态,有些则方尖直斜,兼有皮影风采和立体派的风格,这类作品是兼有中西面目,他的古装仕女坐姿背景是马蒂斯式的,女人的仪态造型是莫迪格里安尼式的,他的京剧人物构图是立体派分割式的,他的仙境山水,或虚无缥缈或金碧辉煌,又似唐代的青绿。林风眠向印象派汲取了光感和色彩,向马蒂斯汲取了装饰性的趣味,向塞尚毕加索汲取了几何主义的立体分析综合。

 

情感的现代性


传统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这种情感终究还是一家一人之情,不具备人类情感的普遍性。

林风眠的花卉、静物、禽鸟、仕女、风景是情绪的表达,从早年名作《人道》、《摸索》到晚年代表作《噩梦》、《痛苦》,都不是描绘或表现某一具体社会、政治事件。画面上的人物,只是表达对普遍的人性和人道的关怀。所传达的,是对人类不幸的同情、悲哀乃至激愤。这与林风眠受托尔斯泰、叔本华的思想影响有关,也与传统艺术有某种内在的联系。

林风眠艺术表现情绪、情感的现代性,是传统绘画所罕见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的。这指的是他作品中特有的孤寂和似有若无的悲情。这种情感不同于传统文人画中对社会的愤懑或个人不得志的抑郁,它不再属于个人,而是一种人类普遍具有的感情。在林风眠的作品中,这种情感不是画家个人的宣泄,而是出于对人性关怀所阐发的一种更加普遍、更加大范围的情感,如对生与死的关照、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对不可知的孤寂的触碰。这就使得林风眠的作品较之传统文人画更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正如之前所说的林风眠早年作品《民间》和《人道》,这两幅作品关注的都不是作者自己,而是具有典型性的情感。《民间》是无法逃脱的沉闷与压抑,而《人道》则是对死亡无声却沉痛的呐喊。

林风眠绘画作品的情绪感染性是丰富的,除上述方面外,还有宁静、平和、轻快、欢愉、急促、热情等,这些丰富的情感使得林风眠的作品脱离了个人、脱离了小团体,而走向整个人类,具有了传统中国画所不具备的开放的现代性。

林风眠从关注东西方差异开始,不懈寻求着一种融合中西方艺术之所长、发展中国传统绘画的途径。他一方面用西方现代艺术观点改造中国艺术,一方面又用中国艺术思想吸收西方现代艺术,从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两方面赋予了中国传统绘画所不具备的新意义,他创造了融合中西艺术精髓之现代绘画,取得了巨大成就。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

分享到:
推荐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