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鲁艺”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是一段无法抹去的难忘记忆。彦涵、罗工柳、胡一川、古元、华君武等诸多艺术大师都曾在此度过了他们的青春岁月。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与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时风趣地说:“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总司令的,一支是鲁总司令的。”毛泽东所说的“鲁总司令”指的就是以延安鲁艺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大军。2012年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70周年,央视推出了大型纪录片《大鲁艺》。百名高龄老艺术家用口述历史的方式,讲述了当年的理想热情和青春过往,一个个精彩纷呈的个体故事构成了一部鲜活的集体记忆。今天318也和您一起来挖掘那些鲁艺美术系艺术家们曾经的真实故事。
鲁迅艺术文学院的诞生
抗战爆发后,陕北小城延安成为知识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大批沦陷区和大后方的进步青年和文化人奔赴延安。而在延安鲁艺汇集了延安半数以上的文艺家和大批才华横溢的文艺青年,成为延安文艺活动、学院艺术最为活跃的地方。
1937年秋,上海救亡演剧第五队来到延安,这是来自大都市的第一个文艺团体,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会见并宴请了第五队的全体成员。席间毛泽东非常高兴,对大家说:“欢迎你们这些艺术家来延安!”随后又说要办个学校,培养无产阶级艺术人才。关于当时的情景,演剧队编剧莫耶在《延安鲁艺生活散记》中回忆:“这时主席放下筷子,想了一想,把大手有力地一挥,说:‘我看就叫鲁迅艺术学院吧。’”
1938年春,留苏出身的戏剧家沙可夫主持起草了《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其中道出了鲁艺创立的初衷:“艺术戏剧、音乐、美术等是宣传鼓动与组织群众有力的武器。艺术工作者这是对于目前抗战不可缺少的力量。因之培养抗战的艺术工作干部,在目前是不容稍缓的工作。”这份文件至今仍保存在延安革命纪念馆。
由于缺乏师资力量,鲁艺创办之初只设立了戏剧系、音乐系和美术系,学制为六个月。后来又增设了文学系,并更名为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这时鲁艺的办学条件已大为改观,学校迁至延安城郊一座中世纪城堡式样的大礼堂内。“在学校大门口,挂着一块长条的大木牌子,上边写着“鲁迅艺术文学院”几个黑色大字。这是毛泽东亲笔书写的。大门里面,矗立着一座巍峨的可容五六百人的教堂。……教堂里面有一个台子,是过去神父带领信徒作祈祷的地方,现在成了我们演出中外名剧的舞台。”曾经就读于此的老艺术家回忆道。
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
1938年5月毛泽东在鲁艺窑洞前空地上对全体师生做重要讲话
物质贫乏的生活
由于国民党长期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政策,当时延安的各种物资严重匮乏,所有机关、学校的物质生活都相当艰难困苦。伙食标准一般是,每人每天一斤小米、一钱油、两钱盐。主食主要是小米饭,基本上没有什么副食,肉更是难得吃上一次,几乎顿顿是盐水煮土豆、白菜汤或南瓜汤。每个月有一两次馒头或肉丁烩面条,就算是改善伙食了。但面条常切得粗细和小拇指差不多,即使这样,只要盛面条的木桶一抬出来,大家便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地去捞。
华君武曾画过一幅漫画,题目是《吃面条》。在画家的笔下,人们手持特大号的缸子,挥着勺子和筷子,一齐向盛面条的木桶“冲刺”,有的飞奔起来脚不沾地,真是“热汗与面条齐飞,缸子共眼睛一色”。有的人不但手上帽子上是面条,头发上肩膀上也挂着面条。这幅漫画发表在鲁艺的墙报上,同学们看了都忍俊不禁。从此以后再碰上吃面条的时候,互相都谦让起来了。
抗战初期,国民党发给八路军的军装,八路军省下来一部分,分发给延安各学校的学生。到了星期天,延安城内行人如云,鲁艺的,抗大的,陕公的,满街都是一色的灰军装,而鲁艺师生衣着打扮天然具有艺术色彩。特别是女学生更是与众不同,据说她们当年是领导延安服装潮流的。爱美的天性,使她们总是要想方设法把灰军装修饰一番,要么在领口处翻出个白色的衬领,要么在袖口处补上一块其他颜色的布。帽子也歪扣在后脑勺上,如同西方人戴贝雷帽一样。据说,当年在延安,一看见有人歪戴帽子,就知道是鲁艺的。当然,在那样的环境中,这些作风往往被看作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情调。
文艺工作者的生活
散步:思想和精神的漫游
鲁艺的生活是艰苦的,但人们的精神却是富足的。最使鲁艺的师生们难以忘怀的,是黄昏时分在延河边的散步。
由于边区经济困难,公家发放的照明用的灯油是很有限的,所以,晚饭后点灯前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是约定俗成的鲁艺师生的散步时间。散步,在任何一所高楼深院的大学里,都是常见的现象,但像鲁艺师生这样大范围、长时间的散步,在大学里,恐怕还是绝无仅有的。在鲁艺,散步,几乎已经成为每天的一项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也是一种具有丰富蕴意的人文景观。当时校内外颇有些人把晚饭后的延安河边、城墙上去长时间散步,八九点钟还不回学校,看作是文化人的自由主义的一种表现。
延河边的爱情
具有诗情画意的延河岸边,也是爱神经常降临的地方。彼此钟情或者是陷入情网的青年男女,总爱来到这里幽会,互相吐露心曲。墙报上发表了周立波的一首诗,里边有这样的诗句:“天上的星星,地下的眼睛。比起天上的星星,我更爱地上的眼睛。”有人说这是一首情诗。可不是嘛,周立波当时正在谈恋爱,他爱上了文学系第二期的女生林蓝。延河边迷蒙醉人的月色中,曾经融进了这一对坠入爱河的师生的身影。
曾把“打倒爱情”四个字写进诗篇《给T.L同志》中的何其芳,在爱情上似乎不大顺利。据说,他在去中国女子大学讲课时,女大的一位女学生与他一见钟情,并勇敢地给他写信,还大胆地来到鲁艺登门求见,约何其芳到延河边去散步。他们大约是在恋爱了。有人看见他们俩在河边的石头上坐着,那位女学生要他摘下眼镜,就像《战争与和平》中的爱伦要彼埃尔去掉眼镜和她接吻一样。然而不知为什么,他们最终还是分手了。这次失恋,给何其芳带来了深深的痛苦。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