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318|318艺术网|陈湘波艺术专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ART318ART
我的收藏(0)
  • 收藏夹中还没有艺术品,赶紧选购吧!
318
当前位置: 首页 > 鉴赏与投资 > 艺术鉴赏 > 延河之滨的文艺青春——鲁艺那些年(下)
延河之滨的文艺青春——鲁艺那些年(下)
2012-12-26  编辑:杨洋  浏览次数:31719    加收藏

延河之滨的文艺青春(上)



墙报、画:展示才华的舞台

 

前文多次提到墙报,鲁艺的墙报水平之高,在延安是很有名的。各式各样的墙报,既是展示学生文艺创作成果的园地,也为学生进行文艺创作实践提供了舞台。很多鲁艺出身的作家、诗人的处女作,首先是在鲁艺的墙报上发表的。比较著名的墙报有《路》《同人》、《鲁艺漫画》等。

最有名的是华君武主办的美术墙报《鲁艺漫画》。这份墙报在1940年至1941年间出过十几期,大小相当于三四张报纸,用一块蓝色粗布作底子。漫画作者以美术系教师为主,除华君武之外,还有蔡若虹、朱吾石、施展等。华君武在《鲁艺漫画》发表过一幅漫画,主人公是教务处出版科科员朱裳。朱裳是一位归国华侨,工作之余他在自己住的窑洞边墙角里开辟了一个小菜园,种上西红柿、南瓜等蔬菜。收获以后,常常是独自慢慢享用。华君武画的是汗流满面的朱裳正在种菜,再以“马列主义地主”命题,意味深长。

除了墙报,鲁艺美术系还经常举办各种美术展览,比如张仃具有漫画风格的肖像画展,他所画的人物,主要是延安的文化名人,有丁玲、何其芳、马达等30位,其中萧军画得像个土匪,刘白羽像只小白兔,华君武则瞪着眼睛,嘴里还说了一声“妈的”。

在美术系,王朝闻曾经借来一套罗丹的雕塑图片,办了一次观摩展览,不仅引起了美术系师生的极大兴趣,还吸引了其他系的师生前来参观。鲁艺建校四周年的时候,美术部还举办了后期印象派画家塞尚的画展。鲁艺还举办过毕加索的画展。1941年边区美术工作者协会在北门外的军人俱乐部,举办了世界版画展,鲁艺的师生步行十多里路,纷纷前往参观。

1941年8月,鲁艺文艺俱乐部举行了力群木刻作品展。有人在参观后指出,这个展览“太美丽了”。而“美丽”在当时,似乎不具有肯定意义,反而更像是个贬词。上述看似彼此相去甚远的现象,恐怕有着深层的共同原因。除了时代、政治的因素外,恐怕还与知识青年与一般老百姓的审美差异有关。


从“小鲁艺”到“大鲁艺”


作为延安一所比较正规的、具有学院派倾向的文艺学院,在1942年以前,部分师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轻视民间文艺的倾向。1942年5月初,针对当时边区文艺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中央召集边区文化界人士召开了一次座谈会,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延安文艺座谈会”。 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文艺家共有97人,而其中鲁艺就有30人左右。鲁艺在延安文化界的地位和分量,由此可略见一斑。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他号召“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

随后,鲁艺人走出了象牙塔,投身火热的现实生活,学习民间艺术,创作具有民族化风格的大众化艺术作品。

美术系的师生们开始时创作的木刻作品,大都采用黑白对比的画面结构,以阴线技法刻画人物形象。这种主要采用外国版画技巧的作品,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理解障碍和接受困难。为此,木刻家常常和老乡发生争论:

“你看看我的脸上,这半边不是比那半边亮一些吗?那半边不是比这半边黑一些吗?”

“我知道,我看得见。”

“我这鼻子下面,我这下巴下面,不是黑糊糊的一片吗?”

“我看得见。”

“那为啥我画出来你还说是阴阳脸呢?”

“看得见的,不一定都要画出来嘛!”

“为啥不画出来?”

“不好看,不美。” 

 木刻流派“延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古元发现,乡亲们喜欢把画有大公鸡、大犍牛、大肥猪,以及骡马驴的识字画片张贴在墙上,以便随时观赏。于是,古元创作了《牛群》、《羊群》、《锄草》、《家园》四幅木刻,乡亲们看到这些木刻画,边看边议论:“这不是xxx家的大犍牛吗?真带劲!”一位农民指着《羊群》说:“应该加上一条狗,放羊人不带狗,要吃狼的亏。”另一位农民补充道:“要是放羊人身上背上一条麻袋就带劲了,麻袋能挡风雨,遇到母羊在山上下羊羔,还可以装进麻袋里背回来。”古元就按照他们的意见,在画面适当的地方加上一条狗,又在放羊人的手中添上一只小羊羔,使作品更加切合生活实际。


古元 1943年作 《减租会》 木版



彦涵 1941年作 《彭德怀将军在前线》

 

七年鲁艺


“鲁艺”每届招生都会印发明确的招生简章,不仅在延安等解放区公开发放,还会通过邮寄等方式向重庆、杭州、上海等国统区或日军占领区传送。很多艺术青年都是通过“鲁艺”的招生简章了解到“鲁艺”的招生信息,从而不远千里长途跋涉,奔赴延安,投身于以艺从戎的抗战救国之路。

刘蒙天1938年10月中旬从抗大到“鲁艺”美术系考学时,主考人沃渣拿给他几张白纸,要求他在约3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内完成两项考试内容:一项是默写一张人体,一项是画一张题为“保卫大武汉”的命题创作。林野1938年12月去考“鲁艺”的时候,考试科目包括笔试和面试两方面:笔试内容一份是政治题,另一份是专业题——要求交一幅素描或自己创作的作品。面试就是政治处再找去谈谈话,进行一些考察。

“鲁艺”在延安的七年半间美术、音乐、戏剧系各培养了五届,文学系四届。其中美术系147人,此147名学员专指“鲁艺”美术系前五届专修科的学员,并不包括先后举办的“普通科”、“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等其他培训形式的学员。


1941年  延安鲁艺  前排左起:王式廓、马达、胡考、华君武、胡蛮  


延安“鲁艺”美术系前五届147名学员名单如下(摘自《中国书画》杂志,2010年第12期):

第一届15人为:钟惦裴、秦其谷、项荒途、杨廷宾、田桐生、陈山、、金浪、王劲、李汀、吴虹、徐一枝、叶立平、华山、符律衡(阿甲)、董薇;

第二届32人为:彦涵、黄薇、张晓非、罗工柳、陈角榆、王文秋、杨筠、杜芬、骆风、陈正熙、陈启刚、朱革、黄再刊、张仲纯、那迭云、刘寿增、王琦、尤石相、肖肃、邹雅、纽因棠、季宗权、石林、古达、夏林、杨角、徐特、余奇、陈铁耕、胡一川、秦其谷、康朗;

第三届38人为:秦兆阳、流金、焰炎、张裴军、白炎、刘蒙天、石天、田零、炎羽、吴劳、李半黎、林野(女)、李又罘、钟灵、辛莽、陈九、杨静轩、李黑、力克、饶曼彪、张戎、郭风、曹辛之、王文庶、张菊(女)、蓬荆、施展、过健生、张映雪、夏风、安林、孟化风、杨青、王玫(女)、古元、祁峻、章容、焦心河、郭钧;

第四届35人为:牛乃文、计桂森、吕林(琳)、劳丁、程芸平、阎漠里、划时、刘吾雄、程获希、李梓盛、杜夏、陈凡、周军、宇田、朱文海、赫苓、秦增堂、张凡夫、钱江、聂勇亭、苗波、西克、陈因、张明坦、陈士斌、苏光、苏坚、林军、肖光、吕鸿尤、李光余、毛宁、陈玉清、李义心、陈伯希;

第五届27人为:戚单、石岚、果克、林恒、吴铭、沈可、艾其华、康勃、刘迅、苏晖、冯小朋、程亮、杨凯、王流秋、毛之江、江诗、牛文、屈再华、希浓、龙行、周芜、王秉国、杨振宇、张宇平、王福祥、赵泮滨、陈人。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

分享到:
推荐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