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318|318艺术网|陈湘波艺术专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ART318ART
我的收藏(0)
  • 收藏夹中还没有艺术品,赶紧选购吧!
318
当前位置: 首页 > 鉴赏与投资 > 艺术鉴赏 > 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
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
2012-12-31  编辑:王桂芳  浏览次数:40092    加收藏

 

北京为元、明、清故都,辛亥革命后,传统文化习俗依然保留较多,很多传统知识分子聚居于此,城市氛围和上海不同。“京派”画家中,有些是清宗室,如溥儒、溥松窗等;有些是过去任职于清廷的,如金城、姚茫父、叶恭绰,但外地来京定居的画家则占相当一部分,如林琴南、徐宗浩、汤涤、贺良朴、陶镕、萧谦中、萧俊贤、陈师曾、凌直支、齐白石、王梦白、陈年、汪慎生等。规模不小的画家队伍中虽各有所擅,但以“正统派”自居的一些画家仍然标榜“四王吴恽”,而辛亥革命后进京的画家,如陈师曾、王梦白、陈年等则将吴昌硕为代表的“海派”大写意画风带进了北京。
  318编辑在前一篇文章中为大家介绍了齐白石的“恩师”陈师曾,这位“在现代美术界可称第一人”的大写意画家。今天,便向大家介绍在这位“恩师”的帮助下使得他的绘画风格又一次飞跃的“京派”画家——齐白石。




 

齐白石人物介绍


 

齐白石(1864─1957年),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原名齐纯芝,号渭清,他的老师为他取名齐璜,号濒生,别号白石。20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3年被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因他从小身体不适合干农活,就改向叔父学木匠活儿,后转学雕花木工,乡里人都叫他“芝木匠”。齐白石做了十多年的木工,同时也自学了十多年书画。起初只是反复临摹偶然偶然得来的《芥子园画谱》,27岁结识胡沁园、陈少蕃等当地有名的文人,拜师后,在诗文画理上得到指点,并有机会看到一些古代作品。他在学习作诗、刻章的同时,兼做画工,为乡里人“描容”(绘衣冠像),另外也作花鸟草虫,以卖画维持生活。
  在1902—1909年,齐白石受人之邀曾五次远离家乡,到西安、北京、上海、南昌、桂林、广州任家庭画师,同时游历了华山、泰山、庐山以及长江三峡、珠江、洞庭等名胜锦绣,开阔了眼界胸襟,积累了很多画稿。1910年回到家乡经过整理后,成功地创作了《借山图》卷52幅和《石门二十四景》。在大自然中直接感受到的气象万千使齐白石摆脱了临摹成法的羁绊,所以他这两套山水图卷,和当时还在流行的“四王”派山水风格迥然不同。
  在“五出五归”之后,齐白石在家乡买房置地,过着富裕而纯朴的田园生活,使他在艺术上开拓了新的天地。但军阀混战的动荡时局迫使他在1917年进京避难,最终在1919年定居下来,并在具有革新思想的陈师曾的具体帮助下,激励起他新的独创精神。
  “衰年变法”是齐白石艺术风格的一次飞跃。在陈师曾的劝告下,他以“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的决心发奋钻研,终于造就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有诗曰“扫除风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老把精神苦抛掷,功夫深浅心自明”,即是对这段经历的记述。
  齐白石在师法徐渭、八大山人、石涛的基础上,又吸收赵之谦、吴昌硕、陈师曾等的长处而自立门户。他的自立门户,首先可从他对题材的选取上见到。他明确地说过,画花鸟草虫之类的景物画时,“未曾见过,不能大胆敢为也”,由此足见他所画的,必是自己见过的东西。这说明以真情实感为依据进行艺术创造是使他的作品有自己特色的第一步。再就是他在深厚的传统功力基础上,以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为“万虫写照,白鸟传神”的笔墨技巧,成功地实践了他所坚持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信条,如《群虾图》。从体现他的创作意图来说,他笔下花鸟虫鱼的“形”的描绘可谓极“似”,然而与真的来比,则仍然有如此如彼的“不似”。而这个“不似”,不但无碍于“形”的肖似,且更有利于“神”的肖似以及形象美的追求。同时,他把自己对诗的涵养化为画的情趣,从而勾画出具有诗的魅力的艺术形象,比如蝌蚪追逐水面上的荷花倒影,小鱼情愿自己上钩,小鸡拔河似地争啄一条蚯蚓以及小老鼠在打灯油的主意等等,足以引起联想的描绘。此外,他把对于客观景物的描写,与自己作为劳动者出身的情感结合起来,把旧文人笔下常有的羸弱伤感一变而为爽健盎然。如此种种,都使其作品富有独特的魅力。 



 

318编辑赏析齐白石画“虾”
  

《群虾图》,齐白石,1927年,134×34厘米,纸本水墨。
  

齐白石画虾,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他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约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他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亦因之而变,他的虾也成为他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齐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齐白石表现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是因为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齐老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取舍:对水中的虾,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齐老的线条有虚有实,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齐白石的山水画与人物画

 

齐白石也擅长山水画与人物画。他在“五出五归”后“自画所游之境”的《借山图》卷,“与众不同、画格很高”(陈师曾),是其山水画的代表作。他的山水画同样是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作,画风简括雄健,是在传统写意山水与民间艺术基础上的发展,如《莲池书院》。他的人物画也有相似的特色:简练粗犷,内容诙谐深邃,发人深思。
   

318编辑对《莲池书院》的略考
  

 

《莲池书院》齐白石,1932年,65.2×48厘米,纸本设色,现为香港杨敬德先生藏。
   

《莲池书院》是齐白石先生为吴北江所绘,吴北江通过其弟子张次溪转求白石先生而得,该图绘于1933年(癸酋年)春农历二月。《莲池书院》现为香港杨敬德先生所收藏,该图在1996年拍卖价格为198万港币。
  吴北江(1877―1950),讳闿生、字辟疆,号北江,世人尊称北江先生,安徽桐城人,清代大文学家、莲池书院院长吴汝纶之子,“桐城派”末代代表人物,中国近现代著名国学大师、古文学家、作家、诗人、教育家。曾入总统府任秘书监,后留学日本。北洋政府时期任教育部次长、国务院参议。曾主持保定莲池书院。当北江托学生次溪向白石老人索画时,白石老人想到北江夫子的尊人挚甫(汝纶)太夫子清末掌教保定莲池书院,所以画了《莲池书院》,把莲池景物画得恰到好处。白石老人在画上题记云:“吾曾游保阳,至莲花池观莲花,池上有院宇,闻为挚甫老先生曾掌教、大开北方文气之书院也。去年秋,北江先生赠吾以文,吾故画此图报之,以补挚甫老先生当时未有也。”北江夫子得了此图,非常欣幸,回信给他说:“先君主讲莲池十有余年,北方文化,由此而开。闿生髫龄随侍,钓游于此,至今一草一木咸萦梦寐,恨不通绘事,莫能图写,以寄吾思。何意屈劳椽笔,成此名篇,不独莲花藤蔓,千古常新,而先君教泽,俨然犹可想见,且得海内第一流大师润色描摹,良是永垂不朽。闿生尤当什袭藏示子孙,永为法矩,敬志先生之嘉惠于不忘也。不尽之情统由张生次溪代达。”此图此函,可说是一段文字佳话。



 

318编辑小结

 

 齐白石的弟子众多,其中著名的有国画大师李苦禅、李可染、王雪涛、许麟庐、娄师白、张德文、王漱石等,戏剧大师梅兰芳、评剧名家新凤霞也是齐白石的弟子,其中李苦禅、李可染、王雪涛均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将他们的绘画经验传授给下一代的学院弟子,为学院原创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笔。
  齐白石对自己的评价是“诗第一,治印第二,绘画第三,写字第四”,这也许是他对自己的诗、印尚不为人所知的有感而发。实际上,他是在绘画上取得杰出成就的同时,又表现出在书法、篆刻与诗作上具有的卓越才能。
  齐白石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正直艺术家,早年曾帮助传递过革命党的秘密文件,抗战时期,面对山河破碎的悲惨现实,他痛心疾首地题诗曰:“对君思册感当年,撞破金瓯国可怜;灯下再三挥泪看,中华无此整山川。”建国后,他受到党和政府及广大群众的尊重和关怀,被拥戴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并获得文化部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荣誉奖状和国际和平奖金,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

分享到:
推荐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