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318|318艺术网|陈湘波艺术专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ART318ART
我的收藏(0)
  • 收藏夹中还没有艺术品,赶紧选购吧!
318
当前位置: 首页 > 鉴赏与投资 > 艺术鉴赏 > 中国同盟会首位女会员——何香凝
中国同盟会首位女会员——何香凝
2013-01-10  编辑:王桂芳  浏览次数:11233    加收藏


318编辑在前几篇文章中为大家介绍了“岭南画派”的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及其艺术创作,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位女画家,同时也是位女革命家,她和“岭南三杰”处在同一时代,并和他们交往甚密,画风也受岭南画派的影响,这位女艺术家便是何香凝。



何香凝简介




何香凝(1878—1972年),原名何谏,别号双清楼主。祖籍广东南海,生于香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著名政治活动家、画家。

1897年与廖仲恺在广州结婚,1902年冬与丈夫廖仲恺赴日留学,入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博物科学习。1903年在东京结识孙中山。1905年加入同盟会,成为第一位女会员。孙中山根据革命工作的需要,安排她到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高等科学习绘画,曾参加几种武装起义军旗的设计和刺绣、缝制工作。她早期的作品受老师田中赖章的影响,保持着浓厚的日本画风格,喜爱明艳色彩,作品多取狮、虎、鹿、猴、山水和花卉,尤爱画菊。回国后,随丈夫参加革命工作。在广州,她的画风又受到岭南画派影响。1925年8月廖仲恺遭国民党右派暗杀,蒋介石建立的南京政府背叛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何香凝对此悲愤交集,坚决与南京政府决裂,继承廖仲恺未竟的事业。1929年她与友人陈树人、于右任、黄宾虹张大千、张善孖、潘天寿、丰子恺、王祺、姜丹书等名家组成寒之友社,吟诗作画,以松、竹、梅为题材抒写胸中积愤,画风苍劲有力。1935年与宋庆龄等率先响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发表的《八一宣言》,担任全国各界救国理事会。抗日战争时期,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从事抗日民主运动。1947年参与筹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从事反蒋独裁活动。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一、二、三届名誉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作为中国革命的元老级人物,何香凝一直没有放下画笔,建国后的她心境欢快,作画不辍,画风豪放开朗,梅枝坚挺有力,反映着她一生的朗健情怀及对友爱对敌恨的性格。1972年9月逝世。


1979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何香凝中国画遗作展览,1982年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于广州建立。出版有《何香凝画集》、《何香凝诗画集》、《双清诗画集》等。

1995年5月13日,何香凝美术馆经中央批准在深圳兴建,1997年4月18日建成开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写馆名,为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 



绘画风格


1909年何香凝进入日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学习绘画,她的画作气度恢弘,立意深邃,常借对松、梅、狮、虎和山川的描绘,抒情明志。她七十年的革命生涯及其高尚品德,融入绘画精神,画作赋色典雅、布局奇绝,堪称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众多艺术家和国家领导人的补笔、题词,使得她的画作更为凝重。

何香凝的画和“岭南画派”的“二高一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仅仅就学艺而言,他们都曾求学于日本,和“二高一陈”先有国画积淀再去学日本画不一样,何香凝是到了日本才开始学画,后来再系统学习传统。上世纪20年代,何香凝在广州,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都经常和她来往,画风互受影响。


何香凝60年的艺术生涯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从初学绘画的1909年到1919年,是何香凝美术生涯的早期。当时,她的绘画倾注了饱满的爱国革命激情,喜爱画狮、画虎,有其服务于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寓意“以示中国各族人民应如睡狮之觉醒,如猛虎之雄伟”。她以“平生的血气和风骨化作狮子吼”,“用醒狮昂首寄寓她振兴中华的心思……寓意殊深”。《狮》是体现她雄浑沉厚风格的一幅力作:画面上一头雄狮伏地而卧,一双带勾厚硕的巨爪紧抓地面,头部高昂雄视前方。雄狮目光炯炯,嘴边的触须直如钢针,浓密的毛发顺颈部披落,散发出炫目的光芒。整幅画面用笔刚健虬劲,给人以凛然的力的震慑。


何香凝·《狮》 1946年 


此幅画面仅有一雄狮横卧在缓坡上,似乎在梦中时受惊扰而醒,有些恼怒地抬头逼视前方,两只前腿虽然并未抬起,但爪子却已抓入地中,随时可以一跃而起。卧着的狮子,非但无丝毫纤弱之意,反而威猛的气势毕现,让人难以相信此画出自女子之手。在这件作品中,雄狮体量巨大,体积感强烈,五官刻画细致入微,结构准确,调子随结构变化而深浅不一,带有明显的西方绘画的痕迹。应该说,这种写实的表现手法.在当时不仅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能适应鼓舞国人的需要。


20世纪20年代初到抗日战争胜利,是何香凝美术生涯的中期。这一时期,何香凝亲历了众多的重大历史事件,心境比较复杂,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都经常和她来往,其画受岭南画派的影响,集中精力画松、梅、菊、竹、水仙等抗寒植物和山水,笔致圆浑细腻,色彩古艳雅逸,意态生动。何香凝画梅行笔老辣,“犹如铁笔一般”,枝干的处理亦讲求反复皴擦后的厚重感和苍劲感,使老枝和新枝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显示出勃勃生机。1945年抗战胜利后到上世纪70年代,是何香凝美术生涯的晚期。1949年以后,何香凝历任多项重要职务,革命事业的胜利影响到何香凝的绘画艺术追求,其绘画的作风又有所改变一改过去的悲愤,而变为豪放开朗,表现出她晚年豪迈欢快的心境。这个画风一直维持到她九十岁以后。

晚年的何香凝是一位在美术界享有崇高声誉和地位的绘画大师。1960年8月,她以82岁的高龄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正是全国美术界对其学术成就与地位的肯定。何香凝是近代中国最早追随孙中山革命的女杰,也是第一个将美术创作与革命活动紧密连在一起的女革命画家。她的画堪称为革命“史画”。



318编辑小结


何香凝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妇女运动的领袖,画坛杰出的美术家。她早年追随孙中山,是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她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真诚地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她发动妇女参加革命,为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她把艺术创作与革命活动紧密联系,她的作品中充满斗争激情、浩然正气。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

分享到:
推荐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