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面具视为脸的替代形式这一观念,受到19世纪的流行概念“拜物教”(Fetischismus)的阻碍。“拜物”(Fetisch)这一殖民概念,在最初仅仅意味着一种陌生和不可理解的“人造物品”,欧洲文化中没有与之相应的概念或图像概念。因此,拜物往往被理解为一种能够赋予无生命物以神秘意义的原始世界观。作为藏品的面具则因纯粹的物性而丧失了原有功能。提出了“商品拜物教”这一概念的马克斯,对一位名叫夏尔·德·布罗塞(Charles de Brosses)的人类学家的著述甚为熟悉。二者的相似性在于对某种取决于消费者或收藏家而非物品本身的商品的物化崇拜。人们将陷入沉默的物神划入其“原始”来源地的文化实践,却未能洞穿西方文化的占有行为本身即内含了一种拜物教。
同样出自1926年的还有曼·雷的另一幅作品《黑与白》(noire et blanche)——或许也是这位艺术家最广为人知的作品——这是一个寓文字游戏于其中的题目。这幅“黑白影像”仿佛呈现了一个双重主体:面具与脸。画面中,曼·雷的模特,蒙帕纳斯的吉吉(Alice Ernestine Prin)脸贴桌面,手托来自象牙海岸鲍勒(Baule)的土著面具。脸与面具间的差异被有意识地加以破坏,使得两个不同的偶像形成一种对比。在此,模特的脸完全成为一张面具,而非洲面具则化作一张脸。惠特尼·查德威克(Whitney Chadwick)曾指出,曼·雷的这幅作品最先并不是在美术期刊或艺术展上推出的,而是作为配图发表于时尚杂志VOGUE。配图文字中提到了“女人的脸”(visage de la femme),表明女性在此仍旧与“原始自然”联系在一起,以其特有的性别和陌异感制造出一种令人惊恐而迷恋的印象。在“原始”面具的近旁,女模特光洁而淡漠的脸庞在物(交换对象)与自然之间摇摆不定。殖民文化对面具的认识也以一种双重方式得以反映,面具被加以任意阐释,没有人追问它们的来源。这幅作品问世之际,所谓的“恋黑情结”(Negrophilie)正在巴黎风靡一时。在香榭丽舍剧院上演的夜场节目“黑人歌舞”(Revue Negre)中,当红明星约瑟芬·贝克(Josephine Baker)同时也是以收藏品的形式为人熟知的面具的化身。曼·雷作品的魅力在于两张脸之间那种被强化的相似性,其中一张脸(即非洲面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物,而另一张脸双眼紧闭,散发出一种美轮美奂、令人沉迷的物的光辉。通过二者的并置,无论是对于作为藏品的面具,还是被化简为消费社会中的物神崇拜的脸,这种双重编排都没有予以任何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