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8年,德国版画家、建筑师兼政客阿尔布雷希特•阿尔道夫(Albrecht Altdorfer)接受巴伐利亚公爵威廉四世的委托制作了《亚历山大大战》,很难判断这样一幅作品究竟是风景画、历史画还是战役画,但作品给人的视觉震撼和无限想象是毫无争议的。
战役图一直是神圣罗马帝国贵族赞助者喜爱的主题,但这些作品大多只是军队和武器的呆板排列,战争的过程不是画家们所要表现的重点,但这个题材只占《亚历山大大战》里战争场面的一角,被风景围绕的大量人群才是此画的真正主题。
从铭文字板得知这幅作品是以亚历山大和大流士之间的伊苏斯战役为题材,“亚历山大大帝战胜最后一位大流士,在战役中歼灭约十万的波斯步兵以及一万骑士,大流士王的母亲、妻子和小孩被擒获,大流士逃走时带着不到一千名的骑士”。
图中对战的两军共有十八支队伍,向左冲的兵马是亚历山大的希腊联军,向右的则是波斯大军。士兵以长矛互刺,冲突与对立不断发生,两前锋军交错的长矛造成敌对双方明显之区隔,亚历山大所率领的队伍与波斯军已经开战,远处平原上的军队亦已战云密布,将这三段不连续的两军界线连在一起,便得一条由下而上蜿蜒的曲线。
阿尔道夫在画面里使用各种绚丽斑斓的颜色,却不会令人觉得混乱。战场上,旗海飘扬,长矛矗立,由画面右方的树林中被高高举起的几支长矛开始,往左一直到峭壁山区,画家刻意地以长矛上显眼的小红旗聚成一股轴线,此线恰巧隔开构图前景及中景混战中的士兵。其次,从右方树林中骑士的长矛开始,向左到一匹黄马身上红色马鞍和黄马上的红衣骑士,视觉便自然地沿着鲜红色的长矛波浪转而向上看到此图两位主角,这是另一条主要的红色视觉动线,再沿着金色骑士身后士兵显眼的红衣和旗帜继续向远方延展,并顺着稍远处排成弧形的军队,转个弯到达军营四周的红布,此一红色围墙则清楚地标示出中景与远景之界线所在。这两条红色视觉动线皆配合人群的部署,便明示出画家使用色彩与景物配置互相配合的设计法。
回到画面前景红衣骑士所骑的黄马,沿着几面鲜黄的旗帜到穿黄金铠甲的两位主角,视线顺着士兵逃亡的方向而由小径伸展至山丘背后。从两位主角处发展出另一条黄色视觉线,这条线沿着驾车逃亡的男子,及其右方一群士兵之前缘,藉着稍远处由人群所围成的《S》形的土色地面而到达黄灰色的军营和城市,最后,被明亮耀眼的太阳所吸引。这条比红色视觉线弯度更大的高明度视觉线轻快地流过画面,使得画面不至于沉闷灰暗。
蓝色为主色,一条蓝色的动线沿着士兵蜿蜒的排列而到达城市,再顺着海岸山脉进入岛屿,穿过小岛再到画面中景左方的大陆上,之后,沿着狭长的陆地到达画面中景右方的大陆上,并将山脉与天空中的环形云彩结合在一起。
阿尔道夫将红、黄、蓝三色作最适当的安排,并经过策划和设计,使色彩、构图和形式三者互相配合。阿尔道夫亦以纯白色描绘士兵头盔上的羽状装饰及白色的马匹,这些闪闪发亮的小白点不但提高整件作品的明度,也造成视觉的跳动点,加强战争场面的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