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元代高士倪瓒的画作,明代孙克弘记有“石田云:云林戏墨,江东之家以有无为清俗”,事实上,倪瓒一生以清高自励,也被人所公认,因而他的画派,也以清高的情态来表现。荒江之野,寂寞之滨,正是他的题材,他的风格。令人兴起一种特殊的欣赏,甚至以没有其画作而自惭庸俗。何以如此,读正在上海博物馆历代书画馆展出的倪瓒《渔庄秋霁图》或有所体悟。
云林为人淡泊高雅,性好洁,尚义侠,乐助贫困,结交海内名士,人每称倪为高士。而其画风亦清高绝俗,为世所重,故“江东之家以有无为清俗”,以凭借倪之画笔,显示其门第之高华。
倪瓒(1301—1374),初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别号幻霞子、荆蛮民、如幻居士、无住庵主、沧浪漫士、曲全叟、净名生、净名居士、净名庵主等,无锡梅里祗陀村人。家豪富,有清閟阁,藏图书、书画、鼎彝甚富,时与客觞咏其间,不涉世故。元末社会动荡,至正十二年(1352),朱元璋起兵濠梁。正月徐寿辉破汉阳,二月取江州。翌年五月张士诚兵起,据高邮陷泰州。倪氏又因困于输纳官租,即于是年卖去田庐,“奉姑挈家,避地江渚”。黄冠野服浮游于太湖三泖之上,隐居于琳宫梵宇之间。
倪瓒画山水多以水墨为之,初宗董源,后参荆浩、关仝之法。创用“折带皴”写山石,树木则兼师李成,后自成一格。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善用干笔淡墨,极少烘染而写平远疏林、淡水遥岑之景,意境幽淡萧瑟;画墨竹,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倪瓒之画虽系封建文人怡情养性、消极处世思想之反映,然其笔墨予文人水墨画之发展影响极大。
《渔庄秋霁图》纸本,纵96.1厘米,横46.9厘米,描写晴秋傍晚的山光水色,构思奇特,选取自然景色的居中一段。图中水势浩渺,冉冉上升。远景山脉两层,逶迤水际,石面精心皴擦,笔墨松动。近景小山一丘,处于水滨,其上植有嘉树五株,参差有姿。树荫下的石上,以富有层次的墨色点垛丛杂滋生的苔藓,从墨色的较深、较浅中反映出不同的光感,显示出石分数面的立体感,并给人以耐人寻味的盎然野趣。
图上自题五言律诗一首,并有跋语:
“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囊楮未埋没,悲歌何慨慷。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此图余乙未岁(1355)戏写于王云浦渔庄,忽已十八年矣。不意子宜友契藏而不忍弃捐,感怀畴昔,因成五言。壬子(1372)七月廿日。瓒。”
此画是其五十五岁时所作,七十二岁时补题。诗中“张高士”即张子宜,名适,长洲人。王云浦渔庄地望,据《式古堂书画汇考》画卷之十三《米元晖大姚村图并题卷》王云浦跋云:“大姚去姑苏城东南三十里……予别业数椽在笠泽姚城江之北,与大姚隔小龙江相望咫尺……”《同治重修苏州府志》卷八载云:“大姚浦在府东南三十八里,属长洲县。”与云浦此说相合,图中所称渔庄,殆即在此。该卷倪瓒亦有题跋,诗后云:“云浦老人乱后复得此卷,感慨今昔,观其题字可见。辛亥八月十五日来谒,云浦出以见示,戏笔追和米公三诗,以写怀云。倪瓒。”由此可见,倪瓒与王云浦交往甚密。
此图有明董其昌行书题签。己亥(万历二十七年,1599)秋七月廿七日跋,论倪瓒之书法绘画造诣云:
“倪迂蚤年书胜于画。晚年书法颓然自放,不类欧、柳。而画学特深诣,一变董、巨,自立门庭,真所谓逸品在神妙之上者。此《渔庄秋霁图》,尤其晚年合作者也。仲醇宝之,亦气韵相似耳。董其昌,己亥秋七月廿七日,泊舟徐门书。”
倪瓒久有诗书画三绝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倪瓒之诗云:“诗文不屑屑苦吟,而神思散朗,意格自高,不可限以绳墨。”云林书从隶入手,翰札奕奕有生气。《云林遗事》论其书云:“书逼《黄庭》。”
别有“万历辛丑三月获观于天马山之双松僧舍。七十七翁宋旭”观款。
宋旭,字初旸,号石门,浙江人,后为僧。他善画山水人物,万历间名重海内。
此外,裱边尚有孙克弘跋:
“石田云:云林戏墨,江东之家以有无为清俗。孙克弘。”
孙克弘,字允执,松江人,擅书画。《松江画舫录》称其书画入逸品。
云林为人淡泊高雅,性好洁,尚义侠,乐助贫困,结交海内名士,人每称倪为高士。而其画风亦清高绝俗,为世所重,故“江东之家以有无为清俗”,以凭借倪之画笔,显示其门第之高华。
倪瓒此图著录于《画禅室随笔》,《味水轩日记》卷一页十四,《佩文斋书画谱》卷一百页五,《书画鉴影》卷二十页七,《梦园书画录》卷七页十一等书。
《六研斋笔记·三笔》载:“王云浦有渔庄,倪云林写《渔庄秋色》赠之。下层作五树参差,疏密相映,极有态,一亭在其隈。上层平峦远渚,望而知其为铜官、离墨间也。”《平生壮观》著录谓:“林树三株,白屋一区,而泼墨远山,甚妙。”均与此图写景不合,若非误记,疑为别本。
此图流传经过,据《画禅室随笔》知明万历间为王禹声所藏。据董跋知万历二十七年藏陈继儒处。清同治、光绪间为方濬颐所得,有“曾在方梦园家”朱文印。嗣后为近人庞元济所有,有“庞元济书画”白文印。1951年由上海博物馆收购入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