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318|318艺术网|陈湘波艺术专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ART318ART
我的收藏(0)
  • 收藏夹中还没有艺术品,赶紧选购吧!
318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资讯 > 318艺术家评论 > 深圳美术:守正创新40年
深圳美术:守正创新40年
2019-04-30  编辑:【318艺术商城】  浏览次数:14727    加收藏

文 | 陈湘波

陈湘波为观众讲解作品

从1979年3月5日深圳由宝安县撤县设市,到第二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深圳从此迈出了腾飞的脚步。今天深圳已成为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历程的一个窗口。正是在这样历史变革的背景下,深圳美术应运而生,产生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美术成果,“守正创新”不仅是深圳美术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产生持续影响的思想动力,同样,也是深圳这座年轻的国际大都市的安身立命之本。

3月29日在中国美术馆盛大开幕的“打开的窗口是美丽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深圳建市40周年美术作品展”,这是40岁的深圳,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好的礼物(该展已移师深圳,正在关山月美术馆展出)。展览通过“东方风来满眼春”“开窗放入大江来”“笔墨当随时代”和“红豆生南国”四个板块的美术作品,以大气、平实、贴切、充满诗意的主题,展示了深圳建市40年所取得的丰硕美术成果,也是深圳美术落实《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和深圳美术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具体成果!

40年前的深圳,除了郭炳安、黄菊芬夫妇和曾景生外,基本没有专业美术工作者,更没有专业的美术机构。1984年7月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成立,1985年8月18日“深圳特区美术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这是深圳128幅美术作品在北京的首次亮相。1986年深圳画院成立,再加上原来的深圳美术馆和市、区文化馆等文化单位的建立,标志着深圳建市的早期专业的美术创作机构初步的完善,聚集了包括国画家江汉城、陆佳、王子武、杨沙、李世南、郭西元、周恺、宋玉明、宋承德、李照东,油画家裴建华、刘海志、陈洪辉、田克盛、陈宏新、黄希舜、韩金宝、何祯祥、赵伟东,版画家骆文冠、黄三才,雕塑家腾文金夫妇、陆明、陈洪辉,水彩画家陈希旦、陈士修,以及黎楚池、肖焕群,漫画家庄锡龙等美术工作者。上世纪90年代后,董小明调入深圳,接着陈湘波、梁宇、其加达瓦、梁铨、王立星、于长江、杨晓洋、史文集、富中奇、郑强、文祯非、张闯、李康等中青年画家先后来到深圳。他们或是从艺术院校毕业、或从内地调入深圳,还有深圳大学、深圳高级职业技术学院、深圳美术学校,以及中小学等也汇集了一批重要的美术力量。较有影响的有钟曦、邹明、潘喜良、应天齐、陈向兵、刘子健、曹建新、张小纲、周利群、帅斌、方晓龙、刘向东等,当然也有大芬油画村的原创艺术家包括蒋庆北、何良丰、赵振华、谢非和一些职业艺术家张树国、余澎、藏国福等陆续落户深圳,使深圳的美术创作队伍得到空前的充实。

深圳建市40年来,在全国美展和全国性重要美术作品展览以及在国外展览中涌现出来的深圳美术家创作的精品佳作,涵盖了国画、油画、版画、水彩、雕塑、装置、艺术设计及新媒体艺术等多种形式。尤其是著名雕塑家潘鹤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为深圳创作,并在六届全国美展获金奖的《孺子牛》,以开荒牛的形象成为创新、实干的深圳精神的象征。而于长江等人合作的《画说深圳》则犹如一部时代进行曲,叙述着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图画,该作品也在九届全国美展获铜奖。从这次展览展出的董小明的《辉煌》、李世南的《脚手架》、王子武的《太白邀月》、潘喜良的《春潮》、陈湘波的《工业时代·网》、杨晓洋的《建设中的地铁5号线》、梁铨的《蓝山咖啡》、郑强的《休息日的早晨》、陆佳的《历史的融合》、颜晓萍的《彼岸花开》等作品则鲜明地传达了传统中国画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拘一格的探索和创造。



陆佳 《历史的融合》 200x356cm 2010年 深圳市人民政府收藏

梁宇的 《时代之歌——闯·创·窗》、李振飞的《春天的细雨》、文祯非的《前海晨曦》、张闯的《2016——街舞》、陈宏新的《洗衣歌》、刘向东的《墙》、韦济众的《根系中英街》、郭炳安的《深圳老街》、赵振华的《大芬村的创业者》、杨克山的《书香满城》、裴建华的《红树林》、李节平的《和谐社区》等油画作品,通过对深圳城市的真实场景和生活细节的表现,为作品定下了现实主义基调。特别难得的是,深圳以海纳百川的开放姿态,邀请全国的名家特别为深圳创作的包括:陈树东的《第一爆——献给改革开放初期的建设者们》,陈宜明、丁继鸣的《南下——基建工程兵奔赴深圳特区》,罗田喜的《使命——欢送驻港部队》等作品,表现了深圳四十年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
陆声设的《1992-股票》、钟曦的《深大——梦开始的地方》、骆文冠的《窗口日记》、李康的《月亮照着月亮》等作品在表现手法上已经大大改变了传统版画的形态。而深圳在高新科技和新兴材料方面的成果,也为美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不同的载体,拓宽人们的艺术观念和艺术视野。董小明等人合作的版画《深圳人·中兴》以及董小明等创作的系列数字水墨作品,正是运用数字影像技术在美术创作上的新探索。

戴耘的《巴特农神殿的石雕战马》、杨光的《太空石》、余澎的《深圳·深圳》、李万秋的《情歌》等雕塑作品,风格形态各异,却都散发出浓厚的人文精神。而大型公共雕塑《深圳人的一天》,可以说是深圳的移民纪念碑。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红岭路口的不同时期的宣传画《邓小平画像》和腾文金等人合作在莲花山顶的《邓小平雕像》,通过不同的渠道,早已深入全国人民心中,成为深圳城市文化的代表和符号。

这些优秀美术作品的出现,以其丰富多彩、具有鲜明“深圳色彩”的表达,宣示着深圳美术创作已经初步具有深圳城市文化特质以及多样的艺术品格。

作为深圳美术生态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批评和史论研究方面,也聚集了包括孙振华、鲁虹、齐凤阁、严善醇等在全国具有影响的美术理论家批评家。他们的史论研究、理论批评及策展活动,以其独到的学术品格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中青年学者陈湘波、陈君、张新英、陈俊宇、游江、庄程恒、陈博、古秀玲、丁澜翔、彭宝玉等,通过卓有成效地服务各自相关的美术机构,展现出深圳的美术理论批评界经过40年的积淀所具有的后劲和实力。

2008年,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认定为“设计之都”,是以其鲜活的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的快速发展所拥有的前瞻性与引领性为特点的。从这些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世界建筑师大会”的申办标志,到“2008北京申奥”的标志;从早年竖立在纽约时代广场的三九集团标志,到畅销世界的康佳与创维集团的品牌标识,无一不是出自深圳的设计家之手。

2012年创办的“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是由文化和旅游部发起主办的每三年一届的设计和公共艺术类国家级展览项目,已在深圳连续举办三届。不仅以其提出的契合时代设计理念而逐步影响艺术设计的现实转化,而且其具有的国际设计艺术视野,也始终力图将中国设计艺术的发展植入国际设计艺术发展的前端。

回顾深圳发展40年的历程,深圳创造了世界城市化、现代化的罕见奇迹,也为深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通过以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深圳画院和深圳平面设计协会等机构为主要载体的美术创作和研究机构,促成了深圳美术军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形成了一支风格多元、富有活力的创作队伍,涌现了一批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优秀美术家及经典作品。同时,以国家重点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为龙头的包括深圳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等一批专业的美术馆群也为深圳的美术创作和研究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高职院艺术设计学院、艺术学校、美术学校和各中小学美术教育体系为深圳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以具有美术出版功能的海天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等出版机构,以及以书代刊的《中国版画年鉴》和《中国版画》等美术刊物,为深圳的美术创作和研究提供了发表和出版的平台;以文博会、大芬油画村、雅昌、文博宫、文交所、博雅以及民营的不同的艺术品拍卖公司、画廊构成的艺术经营和产业机构,使深圳的美术创作和研究成果,通过市场的渠道和力量获得健康发展的活力和广泛的影响。我们可以自信地说,深圳目前已建构了非常完善的美术创作和研究的生态链,这为深圳美术事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

分享到:
推荐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