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似乎成为了当代艺术的一种趋势,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不能成为"艺术品"。然而是否每个人都能够把任何东西变成"艺术品"?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那么什么人是艺术家?什么东西是艺术?这样的问题虽然不会带来明显的困扰,但也确实值得认真深刻地思考。随着艺术从古典走向现代,如今,人们对现代艺术的理念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艺术家的认知比从前更宽泛。艺术市场的空前繁荣也是我们越来越需要在广袤的艺术田野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318艺术商城的理解中,艺术向来是人类的主观情感和想象,以及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反映。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如果表达者宣称自己是"艺术家",宣称自己的表达是"艺术作品",并在艺术传播渠道(如艺术空间和艺术媒体)里展示,这时他的表达就可能被受众视为艺术作品。如果他所要表达的生存体验和文化认知获得受众的认同,而且他的表达方式被受众认为是准确、到位的,他所宣称的"艺术家"身份和"艺术作品",就可能获得确认或进一步的赞赏、推崇。
王磊 《密码系列01号》
与其说“我们都是艺术家”这种说法是乌托邦的艺术思想,倒不如将它看做是当代艺术思想的重要理念。它所表述的,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艺术家的素质,当你艺术的对待生活时,你就是艺术家了。这种话语的提出,一方面是想取消艺术与生活的差别;另一方面,也与降低艺术表达方式的技术难度是直接相关的。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视像、声音等的生产变得越来越容易,也越来越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普及。这时,"人人都是艺术家"不仅在观念上可行,在技术上也越来越实现了。在当下,精彩的视像、声音、文字等被大量的"非艺术家"们生产出来,其中体现出的多元视角和观点,越来越充分、顺畅的体现出各种不同身份、职业的人们的智慧。从全社会的角度看,这是积极的、乐观的;从"职业艺术家"的角度看,则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冲击和尴尬——"人人都是艺术家",意味着"职业艺术家"和"非艺术家"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要成为佼佼者的难度越来越高。
"职业技术家"们在面对种种冲击时,为了拉大自己和"非艺术家"们的差异度,作出了两种不同选择:
1.提高自己体验的敏锐度、思考的深刻度和创造性。
2.选择具有较高技术难度的艺术表达方式,如昂贵的工具、材料,或返回到具有手工技术难度的传统艺术表达方式上。
第二种选择,是"挟技自重",但如果抛开技术、材料的传统优势后并无特别触动人之处,这种挟技自重其实是一种回避。有些艺术家把它表述为"我热爱绘画、雕塑……胜过热爱艺术"。以"不可复制性"作为提升市场价值的重要因素,是艺术市场中一直沿袭至今的,强调"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当代艺术,在面对市场时也往往按这种古老的方式来操作。
针对艺术对人的体验以及思维等的启发来说,第二种选择才是更有价值的,也更纯粹的。"我们都是艺术家"只是一个观念艺术的口号,而非基于事实的描述。"艺术"一词所包含了太广阔的范围,作为艺术家,要对当代艺术要不断的自我更新,才能不断得以扩展,才衬得起这样一个并不轻松地称谓。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