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艺术史是由无数杰出艺术家的贡献而连接起来的。每个艺术家只是民族艺术发展史中的一个链条。要成为这个链条中的一节,就必须是在继承前人艺术成果的基础上有他自己独到的贡献。只有既能融合传统的精髓,又能贡献出自己的突出成就者,才能跻身这个行列。
对于艺术家而言,研究和学习传统是他们的历史使命。在任何时代,都应该对已有的文化遗产进行继承,不能让艺术出现停止甚至倒退的悲剧。
在我国的艺术领域中,中国画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历代先贤用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力为我们留下了璀璨炫目的宝贵遗产,最典型的,要数源远流长的中国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有1500多年,尤其在唐、汉两代,不乏许多博大而浑厚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气魄是其他时代找不到的。
中国的山水画能够长居历史舞台而不褪色,自然有他得独特魅力。各个时代中都有名声显赫的名家代表。例如南宋四家刘、李、马、夏,元代的黄、王、倪、吴,明代的文、沈、仇、唐;清代的“四王”和“苦瓜和尚”石涛;以及近代的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赖少其等。他们读万本书,行万里路,绘万丈画,在各自作品中,借讴歌大自然抒发自己的情感。通过对大自然或亲和或敬畏的表达,宣泄将自己或惬意或不得的情绪;通过泼墨其对大自然的理解与感受的,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这些优秀的传统技法与绘画精神,都是需要后人潜心研究学习的。
陈国勇作品
但是,所谓对传统的学习,并非是一味地模仿,很多人在对传统的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遇到过困难。当代著名艺术家陈国勇先生就曾经提到过,他当年对传统的学习过程,就是非常曲折的。当年的陈国勇先生非常刻苦地钻研近代艺术家黄宾虹的,在当时的条件下,披星戴月,严寒酷暑,各中辛苦不言自明。一度,陈先生的作品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黄宾虹的真迹高仿的效果。然后后来,陈国勇先生却在学习中领悟到,绘画的效果如此地相似对于自己的创作并非好事。经过多番琢磨,陈国勇先生终于领悟到,灵活自有地使用前人的绘画技法而画出自己风格的作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他提出,传统是一种内在的原始的底蕴,只有先对传统进行系统地了解和深入,才能在自己的思想和认识上对传统达到一定的深度。只有研究它,才能发展它。只有汲取传统的营养,并融合自己的感悟,创造出自己的个性便水到渠成。
然而如果艺术家并未做到对传统艺术有所感悟,也未对自己的风格有任何的感同身受,仅仅是为了“另类”或“创新”而盲目跟风,这样功利的“个性”想要取得成功,就要苦难得多。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是十分多元的,风格外向的艺坛中,当然会存在妄图鱼目混珠的所谓“艺术家”。然而一个画家是否有真正的艺术造诣,旁观者是很容易分辨出来的。一味地追求所谓的风格,并不能说不被允许,但是对于自己的艺术造诣,百害而无一利。其实真正的艺术家,除了不复刻古人,不模仿今人,更不会重复自己。像是一代艺术大师毕加索,他的风格就一直在变化。在他得每个创作时期,他的风格都有突破。他的风格跟着他得思想一起在前进,换句话说,他一直在追求新的艺术,寻求突破。
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能够把自己的“精气神”融入到作品之中是十分必要的,也就是说,要把自己的情绪,行笔的快慢都融入到创作之中。忽略对风格的追求,找到属于自己的绘画形式和办法。当坐到了将适合自己表达的形式和技巧了熟于心,所谓的风格,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