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318|318艺术网|陈湘波艺术专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ART318ART
我的收藏(0)
  • 收藏夹中还没有艺术品,赶紧选购吧!
318
当前位置: 首页 > 鉴赏与投资 > 艺术鉴赏 > 京华美专的分裂与新生
京华美专的分裂与新生
2012-11-28  编辑:王文思  浏览次数:33528    加收藏

国民时期堪称国画发展的黄金时期,画坛出现了众多的精英人物,可谓是星光灿烂,强手辈出。然而1937年日寇入侵的炮声的点燃,使得国画界风流云散,张丕振、李霞生等一批优秀的国画艺术家们因为战乱而颠沛流离,几近放弃艺术生涯。战争给国画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令人无限惋惜。

在当时的中南海西畔,有一所其貌不扬的学校,名头也只是“美术专科学校”。然而它就是大家云集,大名鼎鼎的京华美专。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这里,大师辈出,耀眼夺目。民国时期,京华美专的老师们也是各擅胜场,身手不凡。笔法细致,设色艳丽的邱石冥,一笔多色,一下笔便可丰富多彩;胸襟开阔,笔墨淋漓的王惕画,笔下的牡丹、荷花、鱼、鸭等栩栩如生,颇为动人;书画篆刻皆佳的于非,不仅工笔花卉翎毛更是功力不凡,更加多才多艺,模仿的古画足以乱真,学谁像谁;李苦禅的大写意以其笔墨雄阔、气势磅礴的风格自成一派;还有闻名遐迩的齐白石先生,以其用笔凝练,变化多端,墨色变化丰富扬名于国内外画坛。

这些老师中不乏为画痴狂的典型,李苦禅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李苦禅(1899—1983),原名英,号励公,山东高唐县人。现代画坛大写意巨匠。 李苦禅性情直率,醉心于国画,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同学林一尽眼见他的困苦,赠他“苦禅”二字。 同样师承齐白石的李霞生曾经评价他:“蓬头垢面,衣服不整,大衫上红一片黑一片,这是他作画时手上沾了颜色便抹在身上,不知其情者会认为他是疯子。”


李苦禅作品


“一天不画画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痒”的齐白石也完全称得上“画痴”。对于国画而言,国学修养极为重要。齐白石二十七岁才正式拜师学习,他自知向学太晚,于是更加勤奋刻苦,“昼夜读书,刻不离手,如渴不离饮,饥不离食”,他每日都沉浸在作画之中,用废的画笔堆积成冢。他在绘画中痴迷,欲罢不能。在多年绘画的功力沉积下,他画的虾蟹、虫鱼、瓜果、山水,无一不形神兼备,有运斤成风之能。“余画小鸡二十年,十年能得形似,十年能得神似”,二十年凝思结想、不断实践,使他笔下的小鸡笔法高超,形神毕现,也正是这样如痴如醉的绘画精神,才能够让他终成一代绘画巨匠。


齐白石作品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化界对于融合中西等各种文化思潮论争十分激烈,有时候甚至有水火不容的趋势。这种剧烈的争论也发生在当时的艺术领域中,对于国画与西画之争就已有“刺刀见红”之势,这样的争论不但发生在理论层面,甚至会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导致京华美专最终分裂的事件就是一次关于国画与西画的冲突。而当时正在就读,血气方刚的李霞生和张丕振也是这次事件的主要参与者。

这次分裂的导火索是一件小事。当时的京华美专分别设有国画系和西画系,这两系的师生如同当时社会上的中医西医一般,思想对立,相互看不顺眼。有一天,国画系墙上贴了张辱骂中国画的字条,这使得国画系的学生群情激愤,认为是西画系学生所为。当时,张丕振和李霞生等人在学生中颇有威信,于是带领同学出面要求学校进行严查。当时的校长王月芝是西画出身的,认为绝不是西画系的人写的,同意严查,表示查出后一定将其开除。

然而经过一番查对,证实那字条确实是西画系一个学生所写,而且还是校长王月芝的亲戚,国画系师生要求学校遵守承诺,将那个恶作剧的学生开除。然而西画系师生也给王校长施压,反对开除那位学生,加上王校长对于那名学生以及西画系也有偏颇的私心,于是自食其言,不再提开除的事。

学校的态度彻底激怒了国画系学生,他们为了表示反对,集体将校长的办公室围得水泄不通,不让他出门。可是无论学生怎样喊叫,校长都默不作声,丝毫不提开除的事。

国画系师生对校长没了办法,又咽不下这口气,最终决定脱离京华美专,自立门口,于是在北平内城西南隅袁家花园太平湖畔成立了北平美术学院,沈尹默为校长。而它也是后来中国美术届的最高学府——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之一。

这个事件的结果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有点匪夷所思,却恰恰是当时中西文化冲突的真实缩影。在当时社会形态下,这次冲突并没有带来破坏性的影响,新的国画学校很快便顺利开张,冲突过后,国画系的师生们更加亲密,对于国画创作也更有激情,涌现出了很多出类拔萃的作品。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
分享到:
推荐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