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生原名李近臣,号昨非楼主、六鸡老人,1908年生于河南新乡,2000年8月与世长辞,是当代著名艺术家、美术教育家。
李霞生先生自幼习画,1930年春入京华美专学习中国画。先师从邱石冥,汪慎生画小写意花鸟。后转师齐白石,专攻大写意花鸟。 在数年的刻苦与勤奋后,他的画工逐渐不凡,画作也受到了当时很多人的追捧。那幅著名的由于非暗老师题词"意在青藤八大之间"的白菜图就由著名的乡绅石介候先生珍藏。
李霞生作品
人们都赞叹他作画时,气定神闲而运笔如飞,只消一会儿,便可烟霞杂下,疏密聚散,浓淡相宜,气韵生动。这样无比风雅的深厚功力自然是需要足够的深刻功夫才能造就的。大写意最大的魅力便是看似笔画简单实则笔笔精要。用李霞生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大写意看着简练,其实却并不好画,因为大写意说通俗点就是卖笔,只有就这几笔,只要其中一笔稍有搁不好,整张画的意境就都被破坏了。东西越少便越不好画,墨色不对不行,没有气势不行,画错了也不好救治,没有把握便不敢妄下笔,一笔错了就画不成。做一名成功的大写意艺术家,不仅要有功力,还要有眼力,每一笔画的方向,都要准确,要有把握,而且思虑耽搁过久也不行,在大写意中运笔慢了便会使整幅画卷不够流畅,这样画便等于让画自杀。
李霞生作品
1933年,成绩优异的的李霞生从北平美术学院毕业,为谋生计,与张丕振商议决定办个美术学校。当时办学虽然不需什么资质,却需要一大资金来运作。为了筹集资金,他们成立了一个京华美专毕业同学会,同学会中有个张牧野,是当时著名的小说家张恨水的弟弟。张恨水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如日中天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在各大报刊连载,粉丝无数名噪一时,他笔下如《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流传至今,仍受大量读者的欢迎。虽以小说家闻名全国,张恨水本人却极喜欢画画,他不但欣赏画,收藏画,自己的画作也很具水准,山水、花卉都能画出其中的韵味,洒脱中蕴涵着秀逸,是典型的文人画。他曾与朋友闲谈,有人说他散文比小说好,也有人说他诗比散文还好,张恨水笑了:“都不好,我的画好。”
作为爱画之人,在经过与李霞生等人一番接洽达成共识之后,张恨水同意出资办学,并出任校长。于是一所名为“北华美专”的学校很快应运而生。然而关于北华美专的成立年份,却有不同的说法。
李霞生在《河南文史资料》第36辑撰文中称:“我们同张恨水接洽之后,他很同意办学,并愿在经济上完全负责。在张恨水鼎力支持之下,我们又同齐白石、李苦禅等老师商谈了将来的课程问题,便成立了北华美术专门学校,贴出广告招生,地址在东城东四牌楼大街十二条,张恨水任校长,张牧野是教务主任,张丕振是中国画系主任,我是中国画教师。”文章中的时间是1934年。
李霞生作品
而张恨水子侄撰写的文章里,这所学校兴的时间却为1931年。在《我的父亲张恨水》一书中就有如是记录:“1931年,父亲在四叔和一些朋友的鼓动下,以自己的稿费出资,创办了‘北平华北美术专门学校’。又因他的声望,被推举为校长。”
虽然对于创立时间双方的说法无法统一,但是张丕振和李霞生毕业后确实曾在北华美专任教。遗憾的是,在北华美专任教时间不足一年的时候,李霞生就不得不因祖母病逝,而回家奔丧。后被亲友劝说,留在本地任教,遗憾地远离了艺术文化中心。
时至上世纪四十年代,日寇侵华,新乡沦陷。当时风华正茂的李霞生先生毅然投笔从戎,誓抗国难,出生入死。他积极组织抗日救亡活动,后被收编李毅之领导的平汉游击队。新乡解放之后,李霞生先生历任市政府接收员、新乡师范学校总务主任、市政协委员、市文史委员、河南中山书画院名誉院长、新乡市中山书画社社长等职。
李霞生先生淡泊名利,于世无争,生活简朴,语多幽默,原中国美协主席李苦蝉多次邀其进京,皆因政治原因,久未如愿。三中全会平反以后,先后担任了河南中山书画院副院长,新乡书画院顾问,新乡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新乡美术家协会花鸟学会会长及新乡艺术研究院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