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318|318艺术网|陈湘波艺术专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ART318ART
我的收藏(0)
  • 收藏夹中还没有艺术品,赶紧选购吧!
318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资讯 > 318艺术家评论 > 象形何须应物—谈宋小辞水墨写生(上)
象形何须应物—谈宋小辞水墨写生(上)
2016-12-16  编辑:谢云婷  浏览次数:5798    加收藏
318艺术家  宋小辞  纸本水墨《沧浪亭》


    有幸与宋小辞相识,得以观其作品。初看,便能感到小辞师承浙派山水,画面气质尽显江南景致的清秀。小辞出身中国美术学院,学院派功底不必多说。画面所绘之景也可看出小辞对绘画技法掌握相当成熟,如果从画面效果来看小辞的作品很有观赏性。但仔细琢磨过后还是觉得小辞的画要好好推敲一番才可下结论。如果将小辞的作品以时间顺序排列,可以发现他作品前后有着些许微妙的变化,小辞很想通过绘画技术与画面境界的结合摆脱对单一摹写眼前景物的束缚,从而寻找到新的绘画语言及方向。


    小辞的作品多为写生,对客观景物的刻画也是习画之人的必修课,历代名画中也有很多写生之佳作,正所谓“应物象形”是也。这是画家对客观事物的深入观察时必须掌握的技术。“应物象形”之说出自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的著作《画品》中提出的六法中的一法,谢赫六法可以说是中国习画之人的必修课。“应物象形”其含义是要尊重客观事物,对所看景物进行形象上的描绘。到了北宋徽宗时期,院体画已经可以将写实绘画推到极致。但随着北宋时期文人画的崛起,画家逐渐想要摆这种脱单一对客观事物的写实描绘。此时的艺术家要抒胸中之意气,逐渐将情感寄托于所画作品之中,使画中的意境超脱于对客观事物的简单描绘。


318艺术商城  宋小辞  纸本水墨《飞来胜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人画的发展不断深入,经历了宋、元、明三朝,文人画的积淀相当深厚,相关画论也进入成熟阶段。明代的董其昌更是提出了笔墨概念,又对历代画作进行南北宗的划分,将文人画推向极致,使其逐渐中国绘画艺术的核心价值。

    自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美术教育开启了全新的格局,徐悲鸿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全面学习西方让中国画的教学与创作也开始融入了素描关系、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诸多西方绘画的技巧。尤其对于宋小辞这一代学院出身的年轻艺术家,一开始学画便是接受这一体系的训练。从目前的状况看“徐蒋体系”依然是中国各大美院国画专业的主要教学体系,它以造型能力为主,技术带入的强化训练,即使是学习中国画专业也需要接受长期的造型训练。使得如今的国画家创作的作品更倾向于写实、造型能力强。而从中国画的历史上看我们祖先对材料的掌握远远超出今人的想象。古人可以将眼前所见之物非常写实的表现出来。但随着文人画思想的不断深入,对画面意境的不断探索开始逐渐占据中国画理念的核心。如今我们又走回了追求写实的道路上。但是我认为中国画最高深部分是文人画所倡导的绘画意境,是对艺术家内心境界的探索,正所谓象由心生,通过对心中之意境的了解去挖掘作品更深的内涵及深意。


318艺术家  宋小辞  纸本水墨《天目山禅源寺》



318艺术家  宋小辞  纸本水墨大洼鬼谷子村


    作为从小接受学院教育体系训练的小辞来讲,让他完全摆脱造型束缚进入对绘画意境阶段的探索着实言之过早。从小辞稍早一点的画作便可以看出,他还是对造型有所偏重,例如2014年创作的《苏州写生》系列作品,画面中对苏州园林中的山石树木亭台楼阁描绘的比例相当准确,但在画面中缺少对水墨画意境的深入理解。

    可是随着对2015年秋冬小辞在龙井及西泠印社的一批写生作品的观察,我们看到他在画面处理上出现的微妙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小辞对画面墨色及用笔的控制中,他开始更加注重对画面意境的深入处理,虽然还是摆脱不了对造型的刻意修饰,但新作《杭州龙井写生》系列作品中小辞对造型方面的理解显得更加成熟,如果从图像的角度去分析,小辞的作品画面效果可以说是相当老道,他想通过焦点透视效果表现画面的全景。我们知道传统的长卷是散点透视,看古代中国画的长卷更像是看多幅照片拼接而成的画面。而小辞的作品在试图用一个焦点处理画面景物的透视,用更适合我们视觉习惯的图示方式进行创作,这样的技巧就是吸取了西方透视的方法。而更重要的是小辞的这些作品开始注重画面意境的表现,对于这个阶段的年轻艺术家来讲这是非常重要的意识倾向。所以说,从整体的画面效果来看小辞开始注重对作品意境及所要传达的内心图像的表现。


文/刘诗源

分享到:
推荐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