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长不大的梦,有些人一生都在追寻,并把它称作情怀...饶慧玲的画给人的感觉很奇特,很神秘,甚至很高深莫测,从作品名称到画面的呈现出来的东西,无一不让人对她画面产生浓密的兴趣。异域的风情,古典的曲调,西方宗教的信仰,却又不失现代的艺术风格,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心灵的感受上都给观者不一样的冲击力,也许这就是饶慧玲画的魔力,会不禁让人停下脚步来慢慢欣赏她“谱写”的“乐章”,每一个“音符”都是她精致的描绘,就像潘多拉的盒子,细节的每一处都能给你带来惊喜...
318艺术网记者(以下简称“318”):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艺术的,又是什么让您坚持下来的?
饶慧玲: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卡通画,线描画,装饰画之类的。总喜欢在自己的作业本和课本上涂鸦,画图案。父母察觉到我在这方面的热爱并鼓励我继续深入学习下去。在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就开始绘画艺术的培养了。也没有觉得自己特别在坚持什么,就是随手的涂鸦,绘画,似乎成为一种习惯。就和吃饭,说话一样,用图画,图像来表达自己成为一种很理所当然的事情。一直画下去,看着所积累和沉淀下来的作品,能够让我内心感到一种充实感和满足感,这也是持续创作的动力吧。
318:据知你原是版画系专业的,毕业创作时怎么会选择主攻油画这方面呢?
饶慧玲:我本科的时候是插画专业,属于版画系里的一个专业。但其实这个专业还会接触许多不同的材料,不单单只有版画。我曾经尝试过漆画,水彩等等材料。但说到最让我觉得能进入状态的,一种可以静心沉醉在描绘上的,还是油画这种画种。它是一种非常有历史的绘画材料了,有着许多说不尽的优点,我也就不一一阐述。后来在版画系的基础课程上,认识了现在的导师,雷淑娟老师。在她的指导下,我感觉自己找到了想要的方向。于是乎,报考了她在版画系开设的专业,色彩创作研究,并投入油画的创作中来。
318:您的绘画创作有着浓郁的西方古典宗教壁画的味道,能跟我们介绍一下您这幅画的创作思路来源与传达的观念吗?
饶慧玲:我一直以来就非常喜欢文艺复兴前期的作品以及中世纪时期的作品。那时的作品充满一种虔诚,崇敬的情绪,人们普遍是对上帝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的。尤其当你观赏那时的宗教类型的作品,他们对基督,对圣母的描绘极其精妙绝伦。那种细腻入微的描绘近乎于膜拜,能够让你打从心中升起一股感动和膜拜之情。在研究生二年级的暑假里,我特意前往了意大利和法国一个月,那些过往的艺术辉煌让那一个月充满了各种惊喜。也是那个时候,我决定创作要追求那种复古,崇高,虔诚的感觉。那种情感在当下的社会已经很难寻觅了。我们很浮躁,麻木,内心少有信仰支撑。如果可以通过我的画面,一种虔诚的描绘,唤起一些人们心中的沉思和感动,我认为就是值得了。
318:您的装裱的形式也很特别,两边的框架如同羽翼般守护着中间的“女神”,这个想法如何而来?
饶慧玲:这种装裱形式是受到了中世纪时期非常常见的宗教祭坛画三联画的形式的影响。过去那个时期,稍微富有一些的人都希望制作自己的基督像或者圣母像。尤其是北欧那一带的人们,他们喜欢精巧可以把玩在手里的圣像画。于是乎有了三联画对形式,它其实是个盒子,可以开合,背面一般是单色画,打开后是彩色的三个部分,但所描述的都是连贯的圣经故事。
318:画中的蝴蝶都是不一样的形态,是写生还是构想的?与背景又有何种联系呢?
饶慧玲:蝴蝶是有参照的,但会依据个人的一些喜好,调整和简化它的形态和细节。很多蝴蝶的翅膀图案是拟态,是根据环境而长成的。这其实就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吧。背景是根据蝴蝶的花纹和色泽所选择的一个环境。我的这组作品叫《未名意志》,其实讲述的除了一种神秘奥秘的创世智慧外,也有预示为了适应这个大千世界,而活出百态的意思。
318:在我们的构想中,“女神”的形象均是“维纳斯”“圣母”那种长发温柔丰腴的女性,而在您的作品中的“女神”是那种干练理性冷艳的短发形象,您在人物表达呈现的方式上做了哪些考量?
饶慧玲:我虽然追求一种复古的感觉,但毕竟现在时代不同了,尤其是对女性的评价标准。我所选择的是一个干练时髦职业女性的形象。我认为这样的女神,或许更符合我们现在对大部分女性的形象认知。
饶慧玲:在展览期间,我察觉很多观众会喜欢拍画面的细节,将相机凑得非常近。所以我感觉,这组作品在细节的丰富程度上,是一个吸引人的亮点。很多观众会好奇我所想表达的内容,但其实我具体画的是什么,其实并不是非常重要的。就如前面所说的,我是受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作品影响,那时候流行神秘主义,又有各种繁杂对宗教典籍故事传说。画面里许多事物和布局都是有来源和出处的,但毕竟太多遥远,又是不同文化,读不懂是正常。我所希望的,是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可以有一种劳碌繁忙都市中,寻到一片净土,回归朴实,有一种对天地对神灵虔诚的感情。这些感情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就算是不信教,但心中需要这些情绪。
318:能不能简单阐述下您自己的绘画观吗?
饶慧玲:绘画观倒也没怎么自己总结过。我老师常说,画画其实是个很痛苦很累的过程,画的时候满心欢喜,结束的时候会失落,会焦躁,会疲惫。其实我是明白这种感受的。也有个佛教的师姐,认为画画是个修行,是来受苦受难的。我和新认识的朋友说自己是画油画的时候,对方大部分是觉得我们很闷,很辛苦,因为需要长时间独自坐着。如此想来,也确实如此,创作是一个孤独,痛苦,疲劳,自我修行的过程。许多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往往是我们动手做事的时候。绘画需要我们有勇气,独自一个人,面对自己,克制自己,挖掘自己。这是很多其他行业所不能做到的事情,他们没有我们那个时间。
318:你如何看待今天文化里,艺术家越来越名人化的这个现象?
饶慧玲:市场经济发展,画廊机制的发展,这很正常。有一个好处,艺术家知名度高了,曝光率高了,有利于提高市民对艺术品的关注。毕竟,艺术品在中国并不是许多人都会消费的,他们有钱,但会买一个几万元的包包,而不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如果有那么几个名人可以带领起一股追求收藏艺术品购买艺术品的风潮,那会是一件好事。但不好的影响也是有,名人化会影响艺术家个人的心境,以及创作初衷,毕竟走向商业模式后许多事情或许并不那么自由了,也是有得有失。
318: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情感和生命体验的结晶。在内容和技巧两者之间的权衡,您又是如何在您的作品里表现的呢?
饶慧玲:内容和技巧都很重要,但若真要说哪个更重要,个人认为技巧或者说表现方式吧。你有很好的想法,如果手头功夫不过关,表达的也会有所缺失。如果光有技巧,而没有什么内容,它可以品味的内涵又是少了些。我们画画的人,既然选择了这一行,手上必然都不会太笨。如果想要学习某一种技法,通过恰当对训练,是可以达到的。而我们选择不同的技法和风格,与我们藏在基因里的审美因子有关,与我们的个性天性有关。我说过我是个从小喜欢装饰性,喜欢精细艺术品的人,所以自然也喜欢对各种细节进行描绘。这样的绘画状态可以让人心情平静入定。我的作品里大量的细节描绘,其实也就是我的那种心态的一种体现吧。而内容,与自己所看的书籍,所受对教养和经历有关。但事实是,内容往往还是很受自己的技法牵制。技法有时不光是技术,还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性和情绪。例如两个表现方式不同的艺术家画同样的物品,有人画得俗,有人就能画出崇高感。那是因为后者在描绘的时候,已经能够将自己许多情感和经验沉淀下来了,出手便自有一种韵味。
而当代有些艺术家,他们或许从来不会画画,并不是科班出身。但有他们有许多想法,组织一个艺术团队,让学生来完成项目,这也是现在常见的。但个人并不喜欢这样。
318: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让您产生过放弃绘画的念头?或者有什么经历让您记忆犹新?
饶慧玲:我的画法,平均一个到两个月,每天十个小时,可以完成一幅吧。这种速度,我很难走量。如果要走市场,一开始的价格必定低,几乎就是成本钱和饭钱。这让我并不乐意卖画,也拒绝了很多次和画廊的合作机会。在各种生活成本创作成本低压迫下,我必须兼职几分工作,以支撑创作,而这样会让我创作速度更加慢。这也是现在很多年轻艺术家会遇到的状况吧。
318:在接下来会希望往哪些内容、方向、领域去创作?
饶慧玲:我计划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绘制带有宗教意味的人像画,学习中世纪的一些图式表达。
感谢饶慧玲跟我们分享她的“未名意志”,古典的魅力感染每一位观者,318在此衷心祝愿饶慧玲在往后的艺术道路上从心而发,坚持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