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回归传统”的理论复兴,传统水墨也再一次成为整个艺术界既新又老的关注对象。而由于艺术教育所导致的风格僵化同样也在青年水墨艺术家中暴露出来:有的全盘否定现代,片面地复制古人的情操与笔墨;另一些则以直接的水墨语言肤浅地与现代景观嫁接,生成了一种不中不外、不古不今的异化图像。所以水墨成为了当代艺术的一块短板,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凤毛麟角。
郑博文是这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她的画受到诸多名家的指点,而且显然所受的影响是当代学院教育的正脉。她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获得学士学位,后又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刘万鸣先生,研读硕士、博士生学位。她认为作画“不在笔墨而关乎精神”,这就直接出自刘万鸣先生的理论。郑博文是延续了传统工笔精神又不落俗套的一个,不论是绢上还是纸上,她绘制的花鸟树石均体现出一种沉静而典雅,尽管并非纯粹以墨入画,但依然能让人读出水墨的味道。这就使人在看她的工笔画时,仍然有洒脱跳跃的水墨写意之感。
这种跳脱之感源于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但是根源上源于郑博文对待工笔传统的根本态度。她对待传统,既有敬畏之心,又有超越之意图。只知敬畏而不力求超越,只会因循守旧而难以脱出前人的窠臼;一味创新而不顾文脉,则容易成为狂奔的野马,有跌落悬崖的危险。所以在创作中,她非常坚持“画贵在有己,乃心画者也。”几乎所有的工笔画家都以宋元作为自己绘画养分的重要来源,但郑博文根据自己的体验,选择了以宋人的“态度”作为自己观察物象方式,但是在表现的时候,更多的学习元人的方式,在笔墨之中掺入了自己的心性。这就使她的工笔花鸟画,在宋元传统之间找到了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兼收并蓄的方式,在吸收和学习的同时,加工和提炼,慢慢地形成自己的风貌。
虽然从宋元人的笔法出发,但郑博文的基本语言中并没有特别秾丽的渲染技法,即使是叶片,也能更多地看到皴擦的痕迹。这使她的画面在精工之余,反而又出现了拙朴的气质,画面也因此产生出富有新意的工笔花鸟雏形,再以勾勒等工笔画技法描绘花卉、禽鸟,使工笔画的严谨细腻与水墨画的写意精神糅合,力图形成自己的工笔花鸟新图式。既有古意,又添新意,别具一格。进一步讲,就是在“北宗”工整严谨的观察和技法的基础上,生发出了“南宗”所关注的个人情趣和自由意境。
郑博文是青年一代中非常突出的传统风格的画家,能有所变异,进而有所超越,成为她能够立足的基础所在。在中国画的学习中,郑博文还很年轻,她还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未来。相信作为新一代有着深厚学术背景的中国画博士,她定能在中国画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创造出更为多彩的艺术天地。
(文/阎安)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