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庆和的画,让我想起北宋文人王安石的一句话,“丹青难写是精神”。纵观他近年的作品,不难发现其画面传递的精神性和深度感,而这些强化了他个人的品质与作品的品相,他的作品与他的性格一样保持着和谐,作品中营造的气氛和那些中性素材相互牵制,孤寂而又神秘。
色调,线条,形状,结构等绘画元素,使他的作品透出一种视觉深度,人游走于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目标集中于人和现实环境符号的对话却又对立,深化了主客观以及表现形式的内在力量。这些不断出现的似是而非的场景,给我们以深层思考的引导。
作品中的小孩是谁的影子?是精神的符号?还是现实的处境让他另有所指?那红色的门框,是障碍的设置,还是需要穿过这个世界去探索未知?佛,是精神的寄托,还是现实失去了灵光?《穿过有光的世界》《漂浮的石头》《在哪里》《在荒原里沉睡》,这些属于幻想在主观目击的创作,让谢庆和主动迷思于现实社会之中。他无力给出清晰的答案,只是出于旁观者的视角静静的旁观。
谢庆和画中的人物处于一种孤寂的状态,通过对人的精神的发掘,希望把直觉式的感受与想象转变成为对现实的探索与思考,他试图揭示人的精神存在与现实世界的分歧是他个性的浓缩与外汇,是一种情愫,是一种心境,只有画家自己才能拥有的平和至上的思想意境 ,艺术家是孤寂的产物,孤独,寂寞是源于对现实秩序的矛盾,在“不”的领域中坚持着,固守着,这种孤寂的状态有时会产生自我的内视,它会引导画家去对精神的表达。
坚守画家自己的信仰要能耐得住寂寞,沉淀下来的是画家自身的精神境界,是自信与从容淡定,是一种坦然与坚守的气质,谢庆和就是这样坚守着,坚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