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推荐文祯非《释·系列055》,布面油画风景,150×150cm。
中国的文艺批评史上有一句老话:“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用今人之言则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观念,”人正因不能脱离自己所处的时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时代中人的历时性价值是永恒的,对于艺术家来说更是如此,时代所赋予其文化烙印是永不磨灭的。在今日,鉴于中国现代历史的特殊性发展,当我们回首20世纪的来时路,就会发觉中国画坛变化恰似高原山区的立体性气候,呈现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人文景观,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伴随着中国人的悲和喜、浪漫与苦难,现代美术史一如春夏秋冬的循环,从而艺术家们所遵循、依赖的观念也呈现出细腻而丰富的嬗变:如果说4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大多沉缅于俄罗斯情怀的话,那么生于50年代的人挥之不去的是伤痕的沉重,而60年代出生的画家则鲜有不受“85”新潮美术的洗礼。文化艺术的公共特征随着时间的沉积带来其无须论证的合理性,艺术家观念的合理性也就存在于历史理性主义的认同之中。因而,从文化宿命的角度而言,解读一个艺术家的生命轨迹,有个重要的尺度,在于就是艺术家能否恰如分把握了时代的赠予,这正是318读文祯非这批新作之感。
油画家文祯非
文祯非,1963年生于青海,80年代中期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美术专业,如果把文祯非的追求置入于中国画坛的现代性话语系统中,就会发现其继承了两个文脉:一个是“85”新潮,另一个则是遥承百年来“油画民族化”的号召, 文祯非从中迈出了自己坚实的一步。
【318推荐】《释·系列009》,布面油画风景,100×100cm,2004年。
当笔者独对文祯非的这批油画近作时,往往会不期然地被其作品中不动声色的苍茫和幽玄所触动,这里面积淀作者对生命诗意的润饰、流逝时光的印记、恍然心臆的幻影、情绪独白的起落、登临天地的追忆……物象博杂而趣味丰盈 ,意态平敛但微感苦涩。在这些油画作品中,读者可以轻易感受到悠悠古意与现代情怀的并行不悖,作品中流露出对母语深刻的体悟、生命色彩的理想追寻,其中熔合着现代的敏洽和高古的荒疏,似乎正是作者这一时期的意趣所在,颇具当下“新传统主义”的诣趣,细读其画作,不难发现作者在画中常用的手法大多是抽象表现主义,这正是其从“85”新潮洗炼中所受的启迪,“85”新潮”是新时期中国美术史的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其所带来文化渗透力和能量具有强烈的艺术自觉色彩,文祯非生逢其时,一无例外地从中感领了时代气息,然而,文祯非笔下的抽象表现主义并没有以移植西方现代的形式为能事,更没跳入讲究材质表现的技术至上的境地当中,而是复归于传统文脉当中,因而,其画中弥漫一种转换——这种转换涵盖着古与今、东和西的融合,意和象、虚和实的隔离。这一“融合”可见作者凭藉着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乌托邦想象”来消融异域表现法度的努力,从而借抽象表达手法走向更为自由表达的方向,含蓄地表达自己对文化身份的追寻和呼唤;同时,在其油画中也不无一种“隔离”,文祯非通过抽象表现来拒斥主题性的内容结构以及规避对现实物象的描摹,因此,此作进入一种莫可言名的大度状态,并企图以之捕捉一个远古文明的当代脉动。
【318推荐】《释·系列011》,布面油画风景,150×150cm,2004年。
这一“融合”一“隔离”,不仅仅印证着作者个体经验探求的独自叩问,也是艺术家对自然感观和历史情怀的真切感受。然而,这也是其所擅长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必需承认,文祯非是那种易感和情感表达含蓄的艺术家,抽象表现手法为其对感情表达方式提供了一种回味悠长的可能性,从中还体现了其悠游中西,左右逢源式的包容性构架的心理需求。这一系列油画作品名之曰“释”,就是源于作者自身心灵风景的远眺,因而在其画中有一种不可企及的距离感。我时常感叹于文祯非对时空痕迹的异样敏感,其长于发现岁月磨励的各种印记并善于利用其中的形式美感,作为体现自我独特思想的隐喻系统,其作品正是以其中的意象游移于现代和传统,作者隐性的热情也穿行于这种微妙的转换,在其油画作品中体现着文化的多元和超迈雄健的历史想象,以东方话语图景的“西式”回味出入于一个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文祯非陶咏其中,有若从容而自信的踱步。
【318推荐】《释·系列050》,布面油画风景,100×80cm,2010年。
因而,走近文祯非的画作,在其自言自说的疆界中,有着他对中国精神开合的独到体味,其执迷那种转换的微茫,坚持着大雅而有深度的品格,直面自己信念和怀想,如同等待一个遥远的回音。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