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摘要】318的本篇文章意在通过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的“自我审视”,使我们更清楚的认识油画艺术家张杰,了解他对艺术创作的观点、技法、风格等的认识。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
张杰,1963年8月生于重庆。198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油画系教授,教育部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美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重庆教育书画院副院长。
作品曾入选全国性大型美展,多次荣获省和全国“优秀作品奖”,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四川美术馆正式收藏。 318艺术商城、“人民网”、“雅昌艺术网”“TOM网”“英国东方艺术网”等官方网站以及多种中外学术性重要刊物都曾用专版介绍作品与创作思想。本人曾赴加拿大、美国、意大利举办个人画展,作品曾参加台湾苏富比和国内大型拍卖会。
自我的审视
——张杰
人们说我是一个风格化的画家。的确我和许多大陆青年画家一样,曾受过学院教育的严格训练,并对风格形成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学习那一阶段,我曾有过种种的创作冲动和游离。一方面承接四川美术学院对乡土题材的眷念,画过《遥远的星》一类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油画风情画;另一方面受新潮美术的影响,创作了诸如《吻》、《天地之间》等倾向表现主义的油画作品。其实,乡土题材也好,表现主义也好,对我来说并不特别重要,因为那时我创作伊始,关注的东西就是画面效果,力图以一种绘画性的个人风格去表现光色、线条、肌理和笔触,美化作品,引动审美。我曾无意于触及潜伏在当下经验中的文化问题,也不想通过题材意义和情感价值去证实精神对现实的道德判断,正因为如此,自我1988年研究生毕业至1997年以前的油画作品,基本是朝着语言性、技艺性、唯美性方向发展,乃是很自然的。
【318推荐】《遥远的星》,布面油画,165X125cm,1988。
我关注语言,注意语言本身的探索与实验,色彩与肌理成了画面的主题。我努力在画面上追求一种“似与不似”的境界,一种抽象与具象的统一。我喜欢伦勃朗和雷诺阿,其中共同的东西是对光的敏感和用笔与肌理的效果。大师之作不仅把光作为塑造形体的手段,而且对光作了基于精神表达与画面效果的处理。我力图把斑驳绚丽而又扑朔迷离的光影表现在特定的情景、朦胧的气氛和微妙的色彩之中。
【318推荐】《吻》,布面油画,175X170cm,1987。
【318推荐】《天地之间》,布面油画,165X150cm,1989。
在油画的构成方式方面,我比较喜欢密集饱满的构图,画面尽可能用较小的复杂、重复的符号,采取高密度的排列方式,给人一种在复杂中求单纯的效果。在油画的色彩运用方面,我喜于在基本统一的色调中把握细致微妙的变化,比较注重画面的色彩布局和色彩交织后的效果,并借助色晕的过度烘托,以此让大面积的色彩关系显得活泼。在油画的画面制作方面,我尽力提取出更多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来增添作品的魅力。我时常运用多层绘制的方法,厚色、透明色交错覆盖,不作底但有作底的效果,既耐看又避免了先作底后绘制造成形象与肌理脱节的弊病,有效地创作出肌理丰富、笔触明显,充分显现油画质地美的画面。时而动刀,时而用笔,刀痕笔触,效果强烈。这种画法和绚丽斑驳的光色处理,以及繁复密集的构成形式,也许就是我以前油画个人风格中最有特点的东西吧。
【318推荐】《被切割的山水》,布面油画,150x130cm,2011。
油画风格的成熟与鲜明是好事,但也许更容易形成固有创作模式以至沉溺于惯性化的自我复制之中。近年来,我时常有这样一种思考:许多画家也许跟我一样,一段时间由于某种诱惑,迷恋于技法效果,但当技法纯熟时却失去了许多。因为技术之于艺术,可能是对完美的追求,也可能太完美而阻塞了原生的真正属于感觉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无疑来自我们对当代生活的敏感和对精神体验的关注。以牺牲对象的现实性和情感的倾向性为代价的画面完美,难以向深层心理渗透,所以我不再愿意停留在以前。
我虽然没有以直面当代生活的困扰的方式,去表现当代人精神上的矛盾与冲突;虽然没用史诗般的画面去表现重大历史变革的具体场景,但我要求自己有更多更丰富的心理体验。因为艺术为心灵而设,艺术来自心灵的需求;我愿用心灵去感悟当今话题,地球、环保、人与自然已成为了我画的主题。我想在我的画面中,光斑的闪烁不仅呈现了阳光肌理的起伏,不仅刺激了视觉,密集的图示不仅美化了画面,独特的画面效果更不是个人风格的唯一标志。这一切我愿都能运用为艺术家沟通精神的手段,尽管这种精神是较为抽象的、文学化的和象征性的。
318将陆续发表对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艺术的认识与评论性文章,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