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318|318艺术网|陈湘波艺术专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ART318ART
我的收藏(0)
  • 收藏夹中还没有艺术品,赶紧选购吧!
318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资讯 > 318艺术家评论 > 边成军:文祯非油画艺术一瞥
边成军:文祯非油画艺术一瞥
2013-08-26  编辑:王桂芳  浏览次数:48898    加收藏


文\边成军


文祯非油画作品被同行一些文章评判的比较充分,概括其特点:油画民族化实践;传统意韵当代表达;朦胧且诗意的审美取向;抽象兼二维平面效果追求……这些已足够撑起文祯非一块自己的艺术天地。



很多人和我一样特别喜欢文祯非的作品。他的色彩感受,意境,中西绘画语言的运用……都使作品焕发出独特而迷人的光彩。


从系列组画《》中可看出画家在色调、线条、色块等经典绘画关系中的用心。色调上这部分作品主要偏重中灰,中灰亮调或中灰暗调。他把山、树、物(包括一些象形)想要传达的意境和意义中性地表现。也有一些紫色调子的作品被创造成另一种茵梦的世界-——我一生着迷诱人的紫,如临深渊。


318艺术家文祯非很重视技术的表现。在一些二维平面的设计中,物体分割的轮廓,大的背景在先,而区域之间搭配着和谐的联接。其中部分公用轮廓线、暗线、则根据色彩的明和暗,或看出,或看不出自然的颜面。在此,画家主要是想达到主观绘画语汇的转换和掌控,同时不脱离写实。


文祯非的油画风景画,朦胧、简约,呈现静穆的具有宗教意味的化境。在那里他很少用平静的直线,或坚硬的方线,或动荡的斜线。有些树或山体有这些线条的痕迹,给人以装饰意味,或装饰意味从中而出。他的风景取自家乡青海山山水水的风貌,但在画中弱化了地理人文的痕迹。画面中,微妙的弱对比、明暗体块、组节关联所铺设的“面”抛弃了“强烈”(这种强烈经常被用作是批判性的)的线和块,这是为他的艺术思想所服务的。从理论上讲,弱化的技法,是为了放弃色彩的冷暖对比,取而代之的是色构关系,明暗纯色关系,纯色与黑白灰组变化的关系。为了使画面严谨、层次丰富而又节奏流畅,文祯非善于使用弱对比组来展开叙述,如一些褐、黑、紫、蓝的组合。虽然强调弱,但面积大,可窥见肌理、笔触、干厚、笔刷、甚至刀刮等各种油画技术的形式美感。



《释·16》,布面油画,60×50cm,2005年



《释·17》,布面油画,45×45cm,2005年。


《释》是文祯非近几年油画作品的一个系列,风格也较统一,表现手法,绘画语言都很成熟。画面中那些忽隐忽现的色调和肌理的弱表现相互作用而又相互独立,显出《释》在二维半空间(和平面)具有比较饱满的视觉张力。我尤其喜欢有些作品中那种对抗下的和谐统一美感。比如,《释·16》墨黑的点和乳白色的山体含某种对抗性的因素,在大的一统中,呈现共生态下的丰富和谐(释·17就不强调这种对抗,同样取得和谐效果)。这批作品,对光的运用也是采取随心所欲的态度。印象派就是光的充分表现。而文祯非,逆光、平光、侧光都不主张了,很好。为出自己的面目,他应验了艺术中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有些方面,他又是采取和利用光对物体的投影来达到造型的。如在事物需要外轮廓的边缘线时,他从“大块无形”的构思出发,基本脱离了具象事物的空间形式,舍弃或不充分表现内轮廓的分割。


尽管如此,我们对文祯非作品表现事物进行的构成分析,发现它仍然含着传统黄金分割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其中不仅包含了现代主义绘画风格特征,也是吸纳中国水墨境界所蕴含的奇妙表现。文祯非的画面中加加减减的技法和思想,看出他的聪敏机智中西合璧,所学之法皆备于我。其作品构图饱满,氤氲朦胧,视象简单,既反映了多彩的时代精神,又化入了当代人所想往的“安静而止息”的禅意。



一个有作为的画家不可能只靠技术去创作作品,特别在西方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激烈冲击的当下,对作品的评判就变得复杂起来。


318艺术家文祯非在图式的营造上已经春暖花开,其纯美,安静,含蓄,神秘,彷徨的风格得到大众审美和市场的认可,那么再用一些所谓意识形态的尺寸去量度,就未免吹毛求疵了。这里只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其思考。也不仅仅针对文祯非一个人的作品。


一般看来,文祯非的油画作品文化含义上还是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筋脉相连的。特别是《释》,道的哲学理念非常明显,但只是一种靠拢,一种体会,再进一步的思想追求就停滞在闪耀其艺术魅力的技法之中了。


从艺术和时代的关系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看,一般说传统的信念与结构没有能力处理当代经验。艺术创新,包括古为今用应该从时代的新元素之中开辟自己新的视角,尝试那种独特而新鲜的口味。当然我们不是以此去渴求什么,我们在本文中只是从文祯非的艺术中偶然得到类似的“新古典主义”的启示性思想,而这点想法是靠反向思维取得。


文祯非油画风景作品主要的构思活动,基本上是在语言层面上完成的。他或许清楚,他的语言和现实的客观存在不是一回事。从此角度看,画家是一个“书宅”艺术家,在“书宅”成立的自身,建立起了自己绘画的意义。


一般来讲,价值来源于虚构;意义产生于语言符号的差异。文祯非在此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和尝试,他运用一种朦胧而又中西对撞的语言,作为工具很好、很艺术地表现了思想、表达了感情,或表现了难以名状的想象,虽然断断续续。恰恰是不完整的思想和截断的局部物形令文祯非找到了一条既诗意表达,又有思想美感的雅的路子,使画面和人们的习惯逻辑连接起来。这种手段,国人多有实践。


由此,我们可以扯远一点探索一下油画创作,乃至整个艺术创作如何才能不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进行。众多的社会艺术现状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即大的发展规律是应该令我们中国艺术家重视的。老调重弹就是艺术如何反映和时代的关系。中国的哲学思想理念上是简单的,其深含的辩证法思想在许多艺术中都熠熠闪现。可是国人顽强的世俗生活更加热爱一切繁华的人间烟火气,在这个生活的哲学世界里,文学和艺术离开她,就必然是一条穷途,是何道理,说清了也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但我以为像空灵、太虚、哲学、宗教精神的青铜器、壁画那样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或附体,才是绵延不息艺术地再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对此,画家能否从中得到启发。文祯非的艺术下一步发展,可试图寻找一种一切不确定性带来的偶然效果。虽单从技巧技术方面,也可发现有无新的东西出现,但意义不大。事物变化实质是否定之否定,只有理解了它,才能为其“新”的东西找出发展理由和空间。



当下,世界美术思潮东移加快,这对我们中国美术的发展创新极为有利。


20多年前,有一本叫作《西方现代物理学和东方神秘主义》的书影响很大,而今莫言又以中国文化的表达摘取了诺贝尔奖桂冠。东方文化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入,这些信息或已被中国的文祯非们所敏锐捕捉,意在筑就自己伟大的艺术梦想。


其实世界美术思潮东移从十九世纪就已露端倪。1867年日本浮世绘打入法国万国博览会时,马奈高更曾极力模仿其人物线条,对日本安藤广重的色调也佩服得五体投地;毕家索仿齐白石的画有五大册;常书鸿在法国的教师告诉他:“世界艺术的真正中心在中国,中国的敦煌艺术才是世界艺术的最大宝库”。


所以啰嗦这么许多,我们也是从318艺术家文祯非的作品中看到了这些可贵的吸收和探索,我们希望的是他更进一步充分地利用和面对摆在中国艺术家面前的两个重要源泉:一个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一个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五彩斑斓的现实生活。如果文祯非能在其中浸染日久,必能使其艺术大放异彩……


文至结束,忽然有一句很有意味的话涌向心头,不知写出来用以和文祯非先生共勉如何。“小人物要从容不迫,大文章须离题万里”。其中微妙的为人为艺之启示,文祯非或许已经意识到,或已经那样做了。


2012年11月于深圳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

分享到:
推荐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