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318|318艺术网|陈湘波艺术专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ART318ART
我的收藏(0)
  • 收藏夹中还没有艺术品,赶紧选购吧!
318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资讯 > 318艺术家评论 > 318当代青年艺术家刘德钊的艺评摘录
318当代青年艺术家刘德钊的艺评摘录
2013-12-09  编辑:王桂芳  浏览次数:15778    加收藏


艺术家和批评家对特殊个体所遭遇的审美、生活经验的认识是完全不同的。然而,肯定的一点是,他们都必须从特殊个体所遭遇的审美、生活经验出发。确切地说,艺术家从特殊个体所遭遇的审美、生活经验出发从事自己的创作,而批评家从特殊个体所遭遇的审美、生活经验出发从事批评。艺术家关注的事特殊个体所遭遇的审美、生活本身,而批评家关注的事特殊个体所遭遇的审美、生活经验与社会、历史语境之间的关系。但是,批评与艺术的衔接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批评家与艺术家对特殊个体所遭遇的审美、社会经验的重视。刘德钊是着眼于表达自身所遭遇的审美、生活经验的艺术家。


318,318艺术,刘德钊,油画,油画人物,《渐行渐远》,《千万不要错过》

刘德钊 油画作品 《渐行渐远》、《千万不要错过


刘德钊版画出身,他的绘画作品的造型扁平且多用单色。他习惯于将农村景观与都市景观并置于画面,营造出一种超现实的感觉——这种超现实的感觉给人以伤感。须然画面给人以超现实的感觉,然而农村景观与城市景观都是真实的——从农村走入都市的人们皆能明白这一点。在我看来,刘德钊一直纠葛于儿时记忆,他对如今的都市生活充满怀疑。对于一位如今身处都市但又怀念农村生活的艺术家而言,心理的矛盾与苦痛是必然的。正如他所说:“我一直在想,怎么把自己现在的想法和一直舍不得的农村的那种感觉表现在作品中。”“城市里见不到了。农村的吊脚楼、瓦房、风车,那些老槐树,都是小时候很熟悉的东西,喜鹊窝呀这些”。我始终认为,迷恋儿时记忆和农村生活是我们的根。然而,今天我们的根在一点一点被工业文明腐蚀。在这种现实面前,像刘德钊这样怀念农村生活的艺术家抑或每个人都会发问:工业文明(都市景观)非得取代农业文明(农村景观)吗? 


318,318艺术,刘德钊,油画,油画人物,《背道而去》,《别问我是谁》

刘德钊 油画作品 《背道而去》、《别问我是谁


可以说,318艺术家刘德钊是倾向于“个体生存叙事”的艺术家。个体生存叙述不同于陈旧的“反映论叙事”。反映论叙事强调艺术家反映社会现实,在这种创作模式下,艺术家的工作只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默认和放映。而个体生存叙事强调艺术家表现自我生存境遇与心理状态,艺术家所表现的自我生存境遇与心理状态能同当代社会现实构成一种自然的批判的张力。在我看来,个体生存叙事是让艺术摆脱工具属性的方式之一。

——摘自廖上飞《艺术家、艺术的主体性与新架上艺术》


318,318艺术,刘德钊,油画,油画人物,《我心也无涯》,《随风而逝》

刘德钊 油画作品 我心也无涯》、《随风而逝


刘德钊用一种带有宗教神秘感的气质表达了城市生活对人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和隔阂。画面乡村、田园的宁静气氛下暗示的却是城镇化带来的生态破坏、物种灭绝、等社会问题,表达出一种对过去宁静、和谐的向往和怀念。

 ——摘自罗彪《喧嚣与沉寂》


318,318艺术,刘德钊,油画,油画人物,《伞下留情》,《雁过无迹》

刘德钊 油画作品 《伞下留情》、《雁过无迹


我们不应忘记,边缘的在野的力量是推动西南当代艺术发展的根性精神,不论是早期前卫艺术“贵阳五青年画展”还是“野草画会”,不论是85美术新潮时期的“新具象”还是“西南艺术群体”,都是以边缘的力量,向既定的权力关系和即成的中心话语发出挑战,成就了西南乃至中国当代艺术的繁荣局面。历史总在悖论中不断行进,边缘颠覆中心并成为新的话语霸权和既得利益时,如何保持当代艺术的先锋性:遵循内心真实、保持永不妥协的批判精神。刘德钊作油画品令人感动的正是他边缘的草根的在野的状态,这种由内而外、自下而上、倔强生长着的精神力量,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可能与新的希望。

——摘自郑娜


注:欲欣赏刘德钊作品实物可于2013年12月12日——12月16日前往深圳会展中心6号馆——“2013艺术深圳·318专区”。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

分享到:
推荐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