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318|318艺术网|陈湘波艺术专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ART318ART
我的收藏(0)
  • 收藏夹中还没有艺术品,赶紧选购吧!
318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资讯 > 318艺术家评论 > 意随笔动——浅谈中国画的写意与工笔
意随笔动——浅谈中国画的写意与工笔
2012-11-15  编辑:318  浏览次数:11359    加收藏

目前收藏市场中存在“重工笔而轻写意”的趋势,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衡量书画价值高低的硬标准应该是画面的艺术含量。单纯用“像与不像”来评价,已经不符合现在的审美趋势了。以这个为标准欣赏艺术作品是审美水平有了问题,或者说是不懂艺术。

工笔画和花鸟画的价值是不能按其表现形式或劳动量的大小来衡量的。当代著名画家周彦生先生就表示,在他的体会里,写意画并不必比工笔画简单。虽然将工笔画画好是很难,但是,对景写生、七拼八凑至少还可以绘出一幅画;可是写意画却需要更多的创造力,在用多年的笔墨工夫的积累下,还要可以对写生对象做出高度的概括、提炼,然后进行的再创作。郑板桥先生所说的“胸无成竹”就是这个意思。能够做到这种境界,画家必须要有非常深厚的功底积累,才能做到一气呵成,而且形、神、质、量兼备。工笔画是勾线填颜色,很严谨也很呆板,久而久之画家的思想就会僵化,写意画则是一挥而就的,挥洒自如,拼的是功底与灵气。


周彦生 《春来紫云缀满枝》


能够对写意与工笔“一箭双雕”的优秀画家并不多见,大多时候优秀工笔画家的写意画多少差强人意。反之亦然。在当今中国画坛,能够做到二者兼修的,著名画家周彦生是其中的佼佼者。周彦生是中国当代当之无愧的花鸟画大师,周先生六岁开始学习绘画,他崇尚平淡天真,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有热切的激情,虽历经坎坷却矢志不渝,终于在中国花鸟画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周先生当年靠写意成名,他的写意佳作屡屡被艺术爱好者称道。《春风绣羽》、《百花争艳》都让世人惊艳,《洛阳牡丹》甚至悬挂在了人民大会堂。周先生表示,他的写意画主要得益于对任伯年的研究。任伯年的作品大气磅礴,构图巧妙,穿插到位,笔墨线条都从容自如。周先生将任伯年作品的构图、色彩、造型、笔墨等吃透,再加上工笔的基础,就有了他如今每个局部都很讲究的写意画。周先生一向主张在写意画中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将细节了然于心,才能做到让自己的写意作品以气取胜,随心所欲,这是旁人临摹也学不来的。 

后由于教学的需求,周彦生先生也开始研究工笔,但他并未停止过对写意画的创作。他认为工笔和写意是可以互补的。工笔画严谨细致,如果画家有工笔基础,对生活观察又到位,那么笔尖一扭或一顿,写意画的造型就出来了。这样创作出来的写意画就耐看,不苍白,因为画面的构图严谨、用色巧妙,且每根线条、每个花瓣都很讲究。所以,我的体会是写意画家也要画些工笔画。周先生主张写意和工笔“两手抓”,这样一来,工笔与写意在创作中一收一放地互补,张弛有序,锻炼构图的同时又能够解放思路、调节身心。


318——周彦生

周彦生作品


南齐画家、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六法”,而其中的“骨法用笔”和“随类赋彩”决定着工笔重彩画的成败。中国的工笔画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颜色和线条是协调关系,二者一定要和谐圆融;而当颜色和线条产生冲 突时,它们又是服从关系,即颜色一定要服从线条。中国画注重画的骨架——线条,颜色倒次之。对中国工笔画来说“骨法用笔”是基础元素,画的线条不仅要表现出形似,还要具有神韵,并且,在质与量上,都要有所体现。前人用粗线条给人以厚重感,飘逸感则用流畅的笔法来体现。周彦生先生在继承中国画传统的轮廓感,做到以外,吸收了日本画注重颜色的思想,并主张画面要有鲜明的主色调,且要在大协调中有小对比,以展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境。周先生能够立足传统,在摄取古人精华的同时还吸收了国外艺术里优秀的优点。所以他的作品在保持了中国绘画特色 “骨法用笔”的基础上做到了 “随类赋彩”,洋溢着浓郁的时代特色,有所创新和突破。

周先生表示,创新必须以传统为基础,没有对传统的研究就没有根基,而没有根基的东西是站不牢靠的。把传统的东西研究透,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将我们的领悟以及对其他方面的汲取进行补充,才能有力地创新。空有好的想法,却欠缺传统的功底,就无法表达出来。一个艺术家的成功,天分、悟性和勤奋缺一不可,急功近利地 随意表达或搏出位都是要不得的。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
分享到:
推荐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