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艺术家 郭楚开 国画作品 《花鸟小品1、2》
上周在南岸至尚美术馆开幕的“从红墙园到晓港——郭楚开水墨作品展”,是青年艺术家郭楚开的首次个展,所展出的44件人物、花鸟、山水作品既是他从美院到画院这两个阶段过渡中,从学生到画家,从学校到社会转变过程中的所思所感,同时也是他在青年画院三年艺术实践、学习的一个汇报展。
在展览开幕式上,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表示:“在郭楚开身上,我看到了他们这一辈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与艺术创作的态度——他们注重对‘自我’感受的强调,更注重于对‘我’以及对自身认知及生存环境的感悟,并以勤奋执着、激情迸发的创作状态去表现出自己艺术诉求。拥有这种创作态度,我想这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南岸至尚美术馆馆长许多思表示:“郭楚开水墨作品展,是南岸至尚美术馆打造的首个画坛新秀艺术家个展,与以往策划的艺术大咖个展不同的是,对于新晋艺术家,南岸至尚美术馆将打造‘至尚星登场’青年艺术家展览品牌。致力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一个专业的展示空间和交流平台。”
“红墙园”晕染的生命底色
在广东省的青年国画家中,郭楚开的风格与面貌是相对独特明晰的,在近年的许多青年联展、巡展中,你可以比较容易地从众多作品中辨识出他来。这种“辨识度”首先要归因于他的人物、花鸟、山水创作中已经初现系统的笔墨语言和表现方法。
潮汕地区特有的笔墨气质培养了郭楚开最初的笔墨敏感。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他就跟随一位擅书法、绘画、诗词楹联的乡贤学习,长达十年的时间里,那位郭文京老先生给予他的是完全不同于少儿美术班式教育的中国传统书画启蒙——从笔墨素养到传统文化濡染,从对元明清写意花鸟传统的熟知与热爱到为人处世的修养……
郭楚开告诉我:“写好书法对画中国画的影响不仅仅是线条的运用,更是整体布局造型空间的思考”。老先生的言传身教也奠基了他对水墨传统近于信仰的热爱,“我画面上那些信息是小时候潜移默化过来的”。
与近年来全国美展、各大青年画展中显露出的“青年画家们越画越工细、写意创作式微”的倾向不同的是,郭楚开的花鸟与山水,上承元明清水墨大写意花鸟传统,又从写生中获取客观物象的生动感受,是典型的“墨分五色”的水墨写意。
坚实沉着的焦墨与枯笔淡墨的运用不仅让他的画面色彩具有黑、白、灰的节奏变化,更显示出刚健舒展之美,勇毅坚定、精神勃发。过去我们说中国文人画中的花鸟画往往是他们精神的自画像,那么在郭楚开的花鸟画中不难看到作者青春意识的激荡与精神气质的高昂。
“晓港”生发的都市境遇思考
更多的评论家关注着郭楚开的人物画创作,认为具有强烈的学院气质与学术意图,是“一代都市青年的精神群像”。郭楚开说,每一幅他笔下的人物画中,都有他精神与情绪的影子。他尝试从个人的生存经历、生活体验出发,探寻普遍性问题,去寻找、挖掘和创作与社会语境相符的作品。
从这些作品的命名——《秋寒》、《纠结》、《迷惘》、《迷途》……中不难看到他所感受到的压抑情绪,从其中人物表情的紧张、姿态的对抗、画面中穿插的自行车等物件的对“寻找前路”的暗示,也不难看到他对城市化进程中青年个体感受到的生存压力的表达。
对此,许钦松评论说:“与那些表现光怪陆离、灯红酒绿、新鲜绚丽的都市题材不同的是,楚开在创作中更加注重从自我视角及内心体验上去观察并植入他对于都市生活的感受。这份感受来自于从农村到大城市之间的生存现实、文化环境上的差异,童年农村生活的童趣与童真、农趣与乡情的简单纯粹,以及现代都市节奏的生活频率和人际交往的复杂化之间的落差,使其在画面表现上采用一种孤独、压抑、清冷的叙事手段。而从农村进入大都市,并希望在这全新的空间中实现自我认同与自我价值的愿望,又使得其画面中蕴藏着强烈而炽热的情感。能够将这份复杂的个人情绪用笔墨如此有效通畅的表达出来,这不仅需要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与体验,同时也要具备的相当笔墨才气与才情,在这两方面上,楚开无疑走在同辈人的前列。”
评论
他以强烈的形式趣味,意象与情感的表达,结合传统用笔以及从写生获取艺术形象的学院式创作方式,去描绘那些置身都市中青年人的生活状态,并在作品提炼出一种耐人寻味的精神气质。
——许钦松
郭楚开的实验水墨语言是单纯的,他摒除无意义的形式玩乐,是以深沉的气质追问生存的价值观。其绘画中的问题意识超越形式本身,是为当代性艺术最为核心的内在。……郭楚开力图引导观众的情感超越绘画本身,并在观看中生成一幅新的图像,或者产生了重叠。
——魏祥奇
楚开的追蹑只是个大致的方向,并非亦步亦趋的踵继。他抱持着自己的审美理想,决不可能对闪着历史的粼粼之光的水墨黑白语言没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也不可能不试图透过新的表达语式的探索,为自己寻求某种个性化的可能和解释权,从而为水墨写意花鸟画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品格。
——黄少青
艺术家简介
郭楚开,1985年出生于汕头市,201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青年画院画家,广州国家青苗培养计划画家,广州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外聘教师。
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冯钰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